螂的组词

螂字的常见组词有:螳螂搏蟬、螳螂拒轍、螳螂當轍、蜣螂轉糞、鶴勢螂形、螳螂怒臂、螳螂拳、屎蜣螂、螞螂、怒臂螳螂、虼螂、蕈螂、螳螂黃雀、螳螂当辙、螳螂奮臂、虼螂皮、蟑螂、螳螂之卫、螳螂子、螳螂、蜣螂之转、蜣螂转粪、蜣螂转丸、蜣螂、蚂螂、螂蚁、刀螂、螂、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螂字相关信息

  • 拼音láng
  • 部首
  • 总笔画14画
  • 统一码8782
  • 五笔JYVB
  • 仓颉LIIIL
  • 郑码ISXY
  • 四角57127

螂lángㄌㄤˊ 〔螳~〕见“螳”。 〔蜣~〕见“蜣”。 〔蟑~〕见“ 蟑”。

含有螂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螳螂當轍 犹螳臂当车。参见:螳臂当车
螞螂 蚂螂 mālng[dragonfly] 〈方〉∶蜻蜓
蜣螂 蜣螂 (动物)蜣螂(qiāng láng,英文Dung Beetle)俗称屎壳郎(shǐ ké làng),属鞘翅目金龟子科。体黑色或黑褐色,大中型昆虫。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有一定的趋光性。世界上有2万多种蜣螂,分布在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大陆。最著名的蜣螂生活在埃及,有1~2.5厘米长。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厘米长的巨蜣螂。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
螂蚁 雄蟹的别名。
怒臂螳螂 比喻自不量力者。参见:怒臂 、“螳臂当车 、
螳螂黃雀 【解释】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略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打虎功思悬赏,杀人身被官拿,试看螳螂黄雀,劝君得意休夸。”
螳螂拳
螳螂拒轍 【解释】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出处】唐·刘知几《史通·载文》:“乃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臂之拒辙。此所谓厚颜也。”
刀螂 刀螂 刀螂 即螳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螳螂桑螵蛸》:“蟷螂,两臂如斧,当辙不避,故得‘当郎’之名,俗呼为刀螂。”
螳螂 螳螂 (螳螂目昆虫)学名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所以又称祷告虫。 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多种左右。中国已知约147种。包括中华大刀螳、狭翅大刀螳、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
蜣螂转粪 见"蜣螂转丸"。
鶴勢螂形 【解释】指腰肢纤袅,体态轻盈。【出处】《红楼梦》第四九回:“[湘云]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蜣螂转丸 蜣螂转丸 释名: 蜣螂,俗称推屎虫。蜣螂转丸,亦名土硝。 气味: 咸苦、大寒、无毒。 主治: 伤寒时气、黄疸烦热、吐泻、项瘿(甲状腺肿)以及一切瘘疮等。 基本解释:1.亦作蜣郎转丸。 2.蜣螂把粪推滚成球形。常指一种天然的低下的本能。 词语分开解释:蜣螂 : 1.见蜣蜋。 转丸 : 1.《鬼谷子》篇名。今佚。2.谓转动圆球。3.多用以比喻顺易。4.蜣蜋的别名。
螳螂当辙 犹螳臂当车。参见:螳臂当车
虼螂 辞典解释虼螂gè láng 蜣螂的别名。参见「蜣螂」条。
虼螂皮 辞典解释虼螂皮gè láng pí 虼螂,一种背面富金属光泽的甲虫。虼螂皮比喻华美的外衣。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那厮虽穿著几件虼螂皮,人伦事晓得甚的?」 也称为「蛣螂皮」。
蕈螂 辞典解释蕈螂xùn láng 动物名。形状像瓢虫,体形扁圆而呈黄褐色,背上有四点黑色圆点花纹。身长约一公分半。食蕈类为生,故称为「蕈螂」。
蚂螂 蚂螂 mālng[dragonfly] 〈方〉∶蜻蜓
蜣螂之转 蜣螂推转而成的粪丸。常指低下无用之物。

含有螂的成语和解释

成语拼音/解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螳螂奋臂 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螳螂捕蛇 形容只要方法得当,敢于斗争,以弱制强
螳螂黄雀 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略语。
螳螂捕蝉 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蜣螂抱粪 蜣螂:屎壳郎。形容臭味相投
鹤势螂形 谓腰肢纤袅,体态轻盈。
螳螂拒辙 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