绶的组词
绶字的常见组词有:双绶、艾绶、绿绶、螭绶、蓝绶、龟绶、鹝绶、宝绶、进绶、释绶、玺绶、绿綟绶、霞绶、公绶、綟绶、紫艾绶、紫绶、盭绶、组绶、章绶、缨绶、印绶、银绶、银印青绶、衣绶、文绶、吐绶鸟、吐绶鸡、桃绶、桃花绶、朱绶、绶花、绶虉、绶囊、绶笥、绶带米、绶草、绶鸟、绶鸡、绶带鸟、绶带、蛇盘绶笥、青绶、佩绶、墨绶、緑绶、卷绶、锦绶、金绶、解绶、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绶字相关信息
- 拼音shòu
- 部首纟
- 总笔画11画
- 统一码7EF6
- 五笔XEPC
- 仓颉VMBBE
- 郑码ZPWX
- 四角22147
绶shòuㄕㄡˋ 一种丝质带子,古代常用来拴在印纽上,后用来拴勋章:印~。~
含有绶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吐绶鸟 |
即吐绶鸡。 |
公绶 |
公绶 公绶是汉语词语,读音为gōng shòu,意思为高官显贵。 |
绶花 |
绶花 shòu huā 绶花(绶花) 花名。蔓生如绶,故名。 南朝 梁任昉 《述异记》卷下:“红绶花,蔓生如绶,有文采,因名焉。” 唐 陈子良 《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迎风采旄转,照日绶花开。” |
绿绶 |
1.见"緑綟绶"。 |
玺绶 |
玺绶 玺绶,汉语词汇。 拼音:xǐ shòu 释义: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 |
绿綟绶 |
绿綟绶 绿綟绶,lǜ lì shòu ,意为一种黑黄而近绿色的丝带,出自《陈书·高祖纪上》。 |
银印青绶 |
银印青绶 解释:白银印章和系印的青色绶带。 秦 汉 制,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以后用作高级阶官名号。 |
緑绶 |
1.见"緑綟绶"。 |
桃花绶 |
桃花绶 táo huā shòu桃花绶(桃花绶)汉代九卿二千石系印的绶带。 |
释绶 |
释绶 释绶,汉语词语,拼音是shì shòu,释义是让位。 |
绶囊 |
绶囊 shòu náng 绶囊(绶囊) 古代官吏系在腰间盛绶的口袋。《晋书·舆服志》:“ 汉 世著鞶囊者,侧在腰间,或谓之傍囊,或谓之绶囊,然则以紫囊盛绶耳。” |
墨绶 |
墨绶 墨绶,汉语词汇。 拼音:mò shòu 释义:结在印钮上的黑色丝带。 |
绶鸡 |
1.即吐绶鸡。 |
綟绶 |
即绿綟绶。一种黑黄而近绿色的丝带。古代丞相以上官吏用作印绶。 |
朱绶 |
朱绶 (清朝官吏)[清](1789—1840)字仲环,又字仲洁,号酉生,江苏元和人。道光十一年(公元一八三一年)举人。尝佐梁章钜幕,章奏多出其手。又勤学敦行,廉清简默,为来所重。 |
花绶 |
1.系官印用的织有花彩的丝带。 |
绶草 |
绶草 绶草(学名:Spiranthes sinensis (Pers.) Ames):植株高13-30厘米。根数条,指状,肉质,簇生于茎基部。茎较短,近基部生2-5枚叶。叶片宽线形或宽线状披针形,极罕为狭长圆形,直立伸展。花茎直立,长10-25厘米,上部被腺状柔毛至无毛;总状花序具多数密生的花,长4-10厘米,呈螺旋状扭转;花小,紫红色、粉红色或白色,在花序轴上呈螺旋状排生;萼片的下部靠合,中萼片狭长圆形,舟状,长4毫米,宽1.5毫米,先端稍尖,与花瓣靠合呈兜状。花期7 |
螭绶 |
螭绶 “螭绶”是一个汉语词汇,含义为螭纽及系纽的丝带,杜牧 《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有所记载。 |
结绶 |
结绶 结绶,汉语词汇。 拼音:jié shòu 释义:佩系印绶,即出仕为官。 |
黄绶 |
黄绶 (汉语词汇)黄绶,汉语词汇。 拼音:huáng shòu 本意是黄色的印带,有时用来代指俸比六百石以下、比二百石以上的官,因为这一级别的官为铜印黄绶。 |
含有绶的成语和解释
成语 | 拼音/解释 |
印累绶若 |
形容官吏身兼数职,声势显赫。 |
金印紫绶 |
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后代指高官显爵。 |
金章紫绶 |
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
紫绶金章 |
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借指高官显爵。 |
弹冠结绶 |
朋友之间互相援引出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