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的组词
粤字的常见组词有:百粤、瓯粤、闽粤、扬粤、粤祝、粤寇、粤绣、粤王台、粤菜、粤剧、粤宛、粤海、粤讴、粤江、粤匪、粤峤、粤东、粤若、粤语、吴粤、南粤、两粤、胡粤、粤、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粤字相关信息
含有粤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粤匪 | 粤匪 粤匪(yuè fěi),汉语词语,清朝统治阶级对太平天囯起义的蔑称。 |
胡粤 | 胡粤 胡粤 同“ 胡越 ”。 《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序》:“内锄雄俊,外攘 胡粤 。” 颜师古 注:“粤,古越字。” 宋 陆游 《有客》诗:“洗心谢宿愆,世事等 胡粤 。” |
闽粤 | 闽粤 (1).同“ 闽越 ”。《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闽粤》:“ 吴王子驹 亡走闽粤 ,怨东瓯 杀其父,常劝闽粤击东瓯 。”(2). 福建 、广东两省。 清黄遵宪《台湾行》:“亡秦者谁三户楚 ,何况闽粤百万户。” |
粤 | 粤 |
粤祝 | 粤祝 yuè zhù 粤祝 粤 地的咒祷法术。祝,通“ 咒 ”。《文选·张衡》:“ 东海 黄公 ,赤刀 粤 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 薛综 注:“ 东海 有能赤刀禹步,以 越 人祝法厌虎者,号 黄公 ,又於观前为之。” 清 钱谦益 《徐武静生日置酒高会堂》诗:“ 粤 祝刀头沸,侲童撞末忙,倒投应共笑,殒绝又何妨。” |
粤剧 | 粤剧 粤剧(Cantonese Opera),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广东、广西两省和港、澳地区,在国外操粤语的华裔聚居区也时有演出。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质 |
粤讴 | 粤讴 粤讴是广东曲艺说唱之一,与木鱼、龙舟、南音、板眼被称为粤调。粤讴起源于珠江一带的疍歌和咸水歌,本来是珠江花舫、妓院妓女唱咏的情歌,后为岸上瞽姬师娘等人的歌唱。 |
粤东 | 粤东 粤东:广东省的东部 粤东:广东省的古代称谓 |
粤若 | 粤若 粤若是汉语词语,是发语词。用于句首以起下文。 |
粤寇 | 粤寇 粤寇:清朝统治阶级对太平天囯起义者的污蔑之辞。 出自清朝冯桂芬的 《江苏减赋记》。 |
粤江 | 粤江 Yu Jiāng[the Yuejiang] 珠江的旧称 |
粤语 | 粤语 (汉藏语系下的语言)粤语,又称作广东话、广府话,俗称白话,海外称唐话, 是一种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中国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广东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有6700万,加上广西粤语使用人数大约为2500万、香港700万、澳门55万、泰国500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500万、美国和加拿大200万,全球将近有1.2亿人口使用粤语。 粤语由古代中原雅言融合古粤语而成,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粤语在中国岭南 |
粤海 | 粤海 《粤海》是一个汉语词汇,基本意思是指中国南部广东一带的海域,又作为广东或广州的代称。 |
粤王台 | 1.即越王台。在广州市北越秀山上,相传为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所筑。 |
瓯粤 | 见“瓯越 ”。 |
粤绣 | 粤绣 粤绣(Guangdongembroidery)是广州刺绣(广绣)和潮州刺绣(潮绣)的总称,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粤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苏颚《杜阳杂编》中就已有南海(今广州)少女卢眉娘“工巧无比,能于尺绢绣《法华经》七卷”的记载。唐玄宗时,岭南节度使张九皋进献精品刺绣给杨贵妃而获加官三品。明代,广东海外贸易兴盛,明正德九年(1514年),一葡萄牙商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并将绣袍献给国王,得到重赏,粤绣从此扬名海外。 明 |
扬粤 | 见"扬越"。 |
百粤 | 1.亦作"百越"。 |
粤宛 | 粤宛 《管子.五行》:然则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谷蕃实秀大。尹知章注:粤厚也;宛顺也。天为厚顺不逆时气也。一说粤宛当作奥苑。郭沫若等集校引张佩纶曰:粤当作奥……宛本作苑。《白虎通》:苑囿养万物者也。《老子》:道者万物之奥。此言以天为万物之奥苑故养长蕃实秀大。 |
两粤 | 两粤 最早的史书中记录的两粤是指以今福建省为中心的东粤和以今广东省为中心的南粤,其范围大致包含浙江省温州市、金华市、福建省全境、江西省赣州市、抚州市、广东省大部(除韶关和连州等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海南省全境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