疸的组词
疸字的常见组词有:雞皮疙疸、這疙疸、吉丟疙疸、核黃疸、黃疸、这疙疸、胃疸、老疙疸、酒疸、吉丢疙疸、吉丁疙疸、鸡皮疙疸、黄疸、黑疸、疙疸、疸、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疸字相关信息
- 拼音dǎn
- 部首疒
- 总笔画10画
- 统一码75B8
- 五笔UJGD
- 仓颉KAM
- 郑码TKA
- 四角00116
疸dǎnㄉㄢˇ 〔黄~〕病名,病人的皮肤、黏膜和眼球的巩膜等都呈黄色,是由
含有疸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吉丟疙疸 |
吉丢疙疸 吉丢疙疸,是汉语词汇,拼音是jí diū gē dǎn,形容不平坦,不平整。 |
這疙疸 |
这疙疸 这疙疸,读音zhè gē dǎ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方言,指说话时的时间。 |
黃疸 |
黄疸 科普中国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
黑疸 |
黑疸 面、手、乳晕、腋窝、外生殖器、口腔黏膜等处呈弥漫性棕黑色改变者,多为黑疸,由劳神伤肾所致 |
鸡皮疙疸 |
1.亦作"鸡皮疙疸"。 2.参见"鸡皮疙瘩"。 |
老疙疸 |
老疙疸 老疙疸是一个汉语词语,指最小的儿女;也是旧时东北一带对乡间绑票股匪头目之称。 |
酒疸 |
酒疸 酒疸,出自《金匮要略》。因酒食不节,以致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湿浊内郁生热,湿热交蒸而成。 |
疸 |
疸 |
核黃疸 |
辞典解释核黄疸hé huáng dǎn 病名。新生婴儿体内因胆红素过高,严重黄疸,导致中枢神经胆色素沉积,引起神经细胞变性。临床症状为婴孩喂食不良、痉挛、智力障碍等现象。目前可用换血疗法及光照疗法治疗。 |
雞皮疙疸 |
1.亦作"鸡皮疙疸"。 2.参见"鸡皮疙瘩"。 |
这疙疸 |
这疙疸 这疙疸,读音zhè gē dǎ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方言,指说话时的时间。 |
吉丢疙疸 |
吉丢疙疸 吉丢疙疸,是汉语词汇,拼音是jí diū gē dǎn,形容不平坦,不平整。 |
吉丁疙疸 |
亦作“吉丢疙疸”。 |
疙疸 |
同‘疙瘩’。 |
黄疸 |
黄疸 科普中国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
胃疸 |
胃疸 胃疸,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