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的组词

兀字的常见组词有:兀顔、騰騰兀兀、兀兀騰騰、靜兀兀、腾腾兀兀、兀鷲、鶻兀、馬兀、兀顏、兀鷹、捽兀、蒙兀兒帝國、乞留兀良、掃兀、畏兀字、软兀剌、猶兀自、兀兀秃秃、兀兀堆堆、尚兀自、尙兀自、尙兀、兀攃、兀的不、尚兀、马兀、瓏瓏兀兀、峍兀、兀是、兀禿、兀爾、軟兀剌、保兀赤、兀兀突突、壹留兀淥、臬兀、支兀另、可兀的、兀擦、兀雷、飄兀、蕩兀、扫兀、兀朮、漂兀、搖兀、兀誰、兀兀禿禿、醉兀、醉兀兀、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兀字相关信息

  • 拼音
  • 部首
  • 总笔画3画
  • 统一码5140
  • 五笔GQV
  • 仓颉MU
  • 郑码GR
  • 四角10212

兀wùㄨˋ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鹫。“蜀山~,阿房出。” 高高地

含有兀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兀誰 兀谁 wū shuí 兀,前缀。犹言谁。《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却教孩儿嫁兀谁?” 元 刘燕哥 《太常引·饯刘参议归山东》词:“今古别离难,兀谁画蛾眉远山?”《警世通言·福禄寿三星度世》:“妹妹道:‘却是兀谁?’”
峍兀 见"峍屼"。
兀斜 兀斜 兀斜,是汉语词汇,拼音是wū xié,释义为乜斜。
兀者 兀者 兀者,分布于辽阳行省北部的通古斯语族居民,还有被统称为吾者、兀者或斡拙的诸部。满语森林一词,清代译写为乌稽、窝集等①,当即源于兀者。兀者部人之得名,盖因其出没于大山老林之故。清代仍不用之以为部族名称者,如东海兀哲部、窝稽部等皆是。 兀者,刖足曰兀,是为刖足之人。见《庄子·徳充符第五》。
尚兀 尚兀 尚,犹。出自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四折。
傲兀 傲兀 傲兀是一个汉语词汇, 拼音为ào wū, 基本意思是犹傲岸。
兀硉 兀硉 兀硉,是汉语词汇,拼音是wū lù,释义为突兀高亢。
兀兀陶陶 兀兀陶陶 兀兀陶陶是汉语词汇,拼音wū wū táo táo,解释为醉酒的形象。
兀是 辞典解释兀是wù shì 依然、还是。 《水浒传.第一○三回》:「只有朝东一家屋簷下,挂个安歇客商的破灯笼儿,是那家昨晚不曾收得。门儿兀是半开半掩。」
兀底 兀底 兀底亦作“ 兀底 ”。亦作“ 兀得 ”。 是中国汉语里的词语。
兀良 兀良 wū liáng 兀良 (1).衬词。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三折:“兀良我则怕生諕杀软弱的裙钗。”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遥望见一点青山兀良却又早不见了。” 元 无名氏 《昊天塔》第四折:“怒轰轰恶向胆边生,兀良只要你偿还那 令公 爹爹命。” (2).有时亦用作指示代词,犹兀那。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一任的棹穿江月泠,帆挂海云孤,寒烟生古渡,兀良便是你茅舍旧乡闾。”
马兀 见"马杌"。
兀禿 兀秃 (1).不冷不热。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我如今可酾些不冷不热、兀兀秃秃的酒与他吃。”《醒世姻缘传》第六九回:“半生半熟的咸面饝饝,不干不净的兀秃素菜。” 唐山、承德一带农村现在也经常说“兀秃水”,意思就是温水。例如:洗脚不要用凉水,兀秃水洗脚舒服,不做病。 (2).不爽利;不干脆。
搖兀 摇兀 yáo wū ㄧㄠˊ ㄨ 摇兀 摇荡;飘荡。 宋 范成大 《昱岭》诗:“竹舆摇兀走婆娑,石滑泥融侧足过。” 陈三立 《晓抵九江作》诗:“藏舟夜半负之去,摇兀江湖便可怜。”
兀兀淘淘 兀兀淘淘 兀兀淘淘是指醉酒貌。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乐府》
兀擦 见“兀攃 ”。
珑珑兀兀 珑珑兀兀【解释】象声词。 元 耶律铸 《松声行》:“瓏瓏兀兀驚俗聾,餘韻飄蕭散碧空。”
兀顔 兀颜 复姓。 金 兀颜姓有 兀颜畏可 。见《史》本传。
兀得 见"兀的"。

含有兀的成语和解释

成语拼音/解释
兀兀穷年 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
冥然兀坐 冥然:沉寂的样子;兀坐:端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
陶陶兀兀 形容沉湎于酒,放纵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