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的组词

鞍字的常见组词有:歸鞍、迴鞍、塵鞍、據鞍讀書、駐鞍、鞍馬之勞、鞍鎧、一鞍一馬、被甲據鞍、馬鞍鞽、杏叶鞍、鞍銜、摘鞍下馬、鞍馬勞神、馬鞍、釋鞍、滾鞍、見鞍思馬、鞍驮、一馬不鞁兩鞍、一馬一鞍、一馬難將兩鞍韝、騎鞍壓馬、鞍鞽、鞍轡、馬援據鞍、馬鞍形、一馬不被兩鞍、馬不及鞍、雲鞍、鞍屜、鞍車、投鞍、杏葉鞍、鞍前馬後、驢鞍、鞍籠、馬鞍山、搭鞍、鞍帕、释鞍、鞍馬勞倦、鞍鞒、駿馬雕鞍、銀鞍、鞍韉、跨馬鞍、跨鞍子、马援据鞍、鞍鞯、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鞍字相关信息

  • 拼音ān
  • 部首
  • 总笔画15画
  • 统一码978D
  • 五笔AFPV
  • 仓颉TJJV
  • 郑码EEWZ
  • 四角43544

鞍ānㄢˉ 套在骡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马~。~鞒。~韂(chàn )(马鞍和垫

含有鞍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投鞍 弃鞍。
暖玉鞍 暖玉鞍 nuǎn yù ān ㄋㄨㄢˇ ㄧㄩˋ ㄢ 暖玉鞍 传说 唐 岐王 李范 有“暖玉鞍”,冬日坐鞍上有温暖之气。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暖玉鞍》:“ 岐王 有玉鞍一面,每至冬月则用之,虽天气严寒,则在此鞍上坐,如温火之气。”
馬鞍形 马鞍形 马鞍形,汉语拼音 mǎ ān xíng,实指像马鞍子的形状,比喻事物发展曲折、有起伏。
跨鞍 跨鞍 跨鞍,传统婚姻风俗。象征平安。流行于全国各地。唐时,凡娶妇,新娘入门,须坐于马鞍。
狨鞍 狨鞍 狨鞍,是汉语词汇,解释是有狨鞯的马鞍。
鞍帕 鞍帕 鞍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ān pà ,是指覆盖在鞍子上的帕巾。
迴鞍 回鞍 huí ān 回鞍 犹回马。 北周 庾信 《奉和赵王途中五韵》:“锦城遥可望,回鞍念此时。”
鞍子局 鞍子局 鞍子局的拼音是ān zǐ jú,注音是ㄢ ㄗㄧˇ ㄐㄨˊ,引证解释为元代制造鞍具的官办作坊。
一馬不鞁兩鞍 一马不鞁两鞍 一马不鞁两鞍 (yī mǎ bù bèi liǎng ān) 解释:鞁:通“鞴”,把鞍辔等套在马上。一匹马不套两个辔,只套一个。比喻一女不嫁二夫,即从一而终。 出处:《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一马不鞁两鞍,单牛岂有双车并驾?” 示例:我一车骨头半车肉,我~,双轮不辗四辙,守着福童孩儿,直到老死也不嫁人。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
马鞍 马鞍 (词语概念)马鞍是马具之一,一种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内塞软物,形状做成适合骑者臀部,前后均凸起。马鞍也是蒙族人代表胜利的象征。放在骡马背上供人骑坐的器具。两头高,中间低。
馬鞍式 犹言马鞍形。
税鞍 税鞍 税鞍 解去马鞍。税,通“ 捝 ”、“ 脱 ”。 明 文徵明 《下缥缈峰下憩西湖寺》诗:“回岭悬藤稍倦攀,税鞍中路得禅关。”
鞍韝
鞍驮 鞍驮 鞍驮,拼音是ān tuó,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指负载的马和所负物。
鞍馬勞困 【解释】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皆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
鞍屉 鞍屉 鞍屉是汉语词汇,拼音是ān tì,解释为马鞍。
鞍籠 鞍笼 鞍笼是汉语词汇,拼音ān lóng ,出自《野获编·礼部二·部科》。
杏叶鞍 杏叶鞍 杏叶鞍是汉语词汇,读音是xìnɡ yè ān,意思是指马鞍。
从鞍 从鞍 随从的鞍马 词语解释 唐 韩愈 《独钓》诗之一:“聊取夸儿女,榆条系从鞍。”

含有鞍的成语和解释

成语拼音/解释
有钱买马,没钱置鞍 有钱买一匹马,却没有钱添置马鞍。比喻用钱不当,花得起大钱,却花不起必要的小钱
滚鞍下马 从马上迅速下来
鞍前马后 马前马后。指追随左右。
鞍马劳顿 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一马不跨两鞍 一匹马不能套两个马鞍。比喻一女不嫁二夫
鞍马劳困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马不解鞍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
见鞍思马 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鞍马劳倦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被甲据鞍 形容武将年虽老而壮志不减。
鞍马劳神 见“鞍马劳顿”。
据鞍读书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一马一鞍 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