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的组词

砚字的常见组词有:绿石砚、砚槽、鏊砚、砚瓦、铜砚、蟾砚、砚务、焚砚、铜雀砚、蚌砚、砚砖、同砚席、程砚秋、冻砚、吕砚、砚璞、风砚、设砚、同砚、鱼砚、砚务官、宫砚、砚海、砚滴、砚匣、砚子冢、风字砚、砚蟾、砚耕、枯砚、砚格、楮墨笔砚、韫玉砚、砚席、砚山、砚农、砚材、炙砚、同笔砚、砚草、砚北、砚冰、砚水、砚屏、砚田、砚台、砚石、砚池、洮砚、端砚、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砚字相关信息

  • 拼音yàn
  • 部首
  • 总笔画9画
  • 统一码781A
  • 五笔DMQN
  • 仓颉MRBHU
  • 郑码GLR
  • 四角17612

砚yànㄧㄢˋ 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台。笔~。 旧指同学关

含有砚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吕砚 吕砚 古代陶砚名。宋米芾《砚史·吕砚》:“泽州有吕道陶砚,以别色泥于其首,纯作吕字,内外透,后人效之,有缝,不透也。”
砚瓦 砚瓦 古代殿瓦又名“瓦砚”。汉魏未央官铜雀台等诸殿瓦,瓦身如半个,面至背厚一寸弱,背平可研墨,唐宋以来,去其身以为砚,俗呼“瓦头砚”。砚,也作“研”。唐贯休《禅月集·砚瓦诗》:“应念研磨苦,无为瓦砾看。”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砚谱》、《百宝总珍集·瓦砚》、明曹昭《格古要论·汉末未央宫瓦砚记》。有地名称砚瓦。有地质名词砚瓦山组。
共砚席 共砚席 共砚席是一个中文词语,出自清朝周亮工的《书影》,指同处学习。
典砚 行为不检。
砚水 砚水 砚水,读音为yàn shuǐ,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砚池中用以磨墨的水。
砚滴 砚滴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房器物,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最迟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砚滴也称水滴、水注、书滴、蟾注等。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
眉子砚 眉子砚 眉子砚,读音是méi zǐ yàn,汉语词汇,指石制成的砚台。
栗玉砚 栗玉砚 砚之一种。产地当今甘肃省成县境 宋 米芾 《砚史·成州栗玉砚》:“栗玉砚,理坚,色如栗,不甚着墨,为器甚佳。”
砚石 砚石 砚是研墨和掭笔的用具,与笔墨纸合称文房四宝。好砚发墨好,不伤笔。砚石即制砚之石,指能用于制砚的矿物集合体——岩石。并非任何岩石都能做砚石,只有具备质地致密滋润、细中有锋、硬度适中、单层厚度较大的沉积岩和变质岩才能用作砚石。 好砚须好石,加上精工制作,便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对砚的欣赏除欣赏砚石本身外,更多地集中在制作上。石美,形更要美,再配以雕刻、镌画、铭文、钤印和命名等手法使之成为和谐完美的
金砚 金砚 两种释义1. 黄金制成的砚2. 砚的美称
砚冰 砚冰 砚冰,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àn bīng,释义为砚水冻成的冰。
月砚 月砚 月砚是词语词汇,拼音是yuè yàn,注音是。
金星砚 金星砚 金星砚是中国传统名砚,是一种有着很高观赏价值的文物性工艺品。以金星石为材料,磨制雕刻而成的,被誉称鲁砚之光,可与端砚相媲美。因金星砚石上有凤眼、金圈、金晕、金花浪纹、鱼子纹、眉子纹等形态万千的黄色金点而得名金星砚,金星石产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刘庄乡岐山东坡,岐山寺附近,临沂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故里,传说王羲之偶得此石,爱不释手,磨制成砚,视为珍宝,故后人又称该石为羲之石,该砚为羲之砚,费
砖砚 砖砚 【砖砚】用秦砖雕刻的砚。各代都有制作。常有秦砖汉瓦制砚之说。见清代砖砚,砚背、砚侧无纹饰,砚池浮雕一龙。龙做行走状,前右足高抬,昂首。砖质量甚佳,扣之有金属声。
砚匣 砚匣 砚匣又称砚盒,安置砚台之用。以紫擅、乌木、豆瓣摘及漆制者为佳。考究的砚匣颇受文人的重视。
栗冈砚 砚之一种。
砚材 砚材 可作砚台的石料 宋 叶樾 《端溪砚谱》:“凡巖石皆有黄臕,如玉之瓜篓也。胞络黄臕凿去,方见砚材,世所谓子石也。”
炙砚 指严寒天烘烤砚台以磨墨作诗文。
几砚 几砚 几砚(几砚) 亦作“ 几研 ”。几案和砚台。 宋 苏轼 《雨中过舒教授》诗:“窗扉静无尘,几砚寒生雾。” 宋 陆游 《砚湖》诗:“帖成龙蛇走,诗出雷雨壮。从今几砚旁,一扫蟾蜍样。” 元 虞集 《题张希孟凝云石》诗:“几研袭清润,文章互絪緼。”
风字砚 风字砚 古砚名,历史文化悠久,唐代风字砚最为出名,无两足支撑,形如风字之硼。

含有砚的成语和解释

成语拼音/解释
笔墨纸砚 指书写工具
铁砚磨穿 铁铸的砚台被磨穿。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磨穿铁砚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笔耕砚田 比喻从事脑力劳动,以读写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