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的意思解释,拼音怎么读

鄂
  • 拼音读音:è
  • 偏旁部首:
  • 总笔画:11画
  • 统一码:9102
  • 五笔:KKFB
  • 仓颉:RSNL
  • 郑码:JJZY
  • 四角:67227
  • 笔画顺序: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横、竖折折钩、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基本字义

鄂èㄜˋ
  1. 中国湖北省的别称。
  2. 古同“谔” ,正直的话。
  3. 古同“愕” ,惊讶。
  4. 古同“萼” ,花托。
  5. 边界:“纷被丽而亡~” 。
  6. 姓。

详细解释

  •  è 

〈名〉

  1. 古地名 [E county]
  2. 湖北省的简称 [another name for Hubei Province]。因清代省会武昌是隋以后鄂州的治所而得名
  3. 边界 [boundary]
    1. 纷被丽而亡鄂。— — 《文选· 扬雄· 甘泉赋》
  4. 通“愕” 。惊愕 [stunned;stupefied]
    1. 象鄂不怿。— — 《史记· 五帝本纪》
    2. “孺子,下取履!” 良鄂然,欲殴之。— — 《史记· 留侯世家》
    3. 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 《汉书· 霍光传》
  5. 又如:鄂然(吃惊的样子)
  6. 通“萼” 。花托 [receptacle]
  7. 又如:鄂鄂(花开放的样子);鄂不(花萼和花托);鄂足(花托)

国语词典

  •  è ㄜˋ 

〈名〉

  1. 地名:➊ ​ 春秋时楚国都邑,故城约在今湖北省武昌县。➋ ​ 春秋时晋国都邑,故城约在今山西省乡宁县南方。
  2. 湖北省的简称。
  3. 边际。
    1. 《汉书· 卷八七· 扬雄传上》:「并闾与茇䒷兮,纷被丽其亡鄂。」
    2. 三国魏· 徐干· 齐都赋:「南望无垠,北顾无鄂。」
  4. 托住花朵的部分。
    1. 《诗经· 小雅· 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5. 姓。如汉代有鄂千秋。

〈动〉

  1. 害怕。
    1. 《汉书· 卷六八· 霍光传》:「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

康熙字典

【唐韻】【韻會】五各切【集韻】【正韻】逆各切,𠀤音諤。國名。【史記· 殷本紀】以西伯、九侯、鄂侯爲三公。

又楚地。【史記· 楚世家】中子紅爲鄂王。【註】《九州記》曰:鄂,今武昌。【輿地記】今鄂州武昌,楚之東鄂也。

又晉邑。【左傳· 隱六年】逆晉侯于隨,納諸鄂,晉人謂之鄂侯。【註】晉別邑。

又【玉篇】南陽有西鄂。【前漢· 地理志】南陽郡西鄂縣。【註】江夏有鄂,故加西。

又鄂然,外見貌。【詩· 小雅】鄂不韡韡。

又鄂鄂,辨厲也。【大戴禮· 立事篇】君子出言以鄂鄂。

又垠也。【揚雄· 甘泉賦】紛被麗其亡鄂。

又幽州人謂額曰鄂。【釋名】額,鄂也。有垠鄂也。

又與諤通。【史記· 趙世家】不聞周舍之鄂鄂。【註】《韓詩外傳》:周舍立門下三日夜,簡子使人問之,對曰:願爲鄂鄂之臣。

又與愕通。【史記· 五帝紀】象鄂不懌。

又【前漢· 霍光傳】羣臣皆驚鄂失色。

又與噩通。【爾雅· 釋天】歲在酉曰作噩。【史記· 天官書】作作鄂。

又姓。漢安平侯鄂千秋。【說文】本作䣞。俗作鄂。

外语翻译

  • 英语:Hubei province; startled
  • 法语:autre nom de la province du Hubei

说文解字

江夏縣。从邑㖾聲。五各切

(鄂)江夏縣。二志同。今湖北武昌府武昌縣縣西南二里故鄂城是也。江夏有鄂縣,故南陽之縣曰西鄂。顧氏祖禹曰:史記熊渠當周夷王時興兵伐庸楊粤至於鄂,又封中子紅爲鄂王。孔氏以爲南陽之鄂,誤矣。時楚兵未能逾漢而北也。从邑㖾聲。五各切。五部。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ɤ˥˧
  • 唐代读音: ngɑk
  • 日语读音: KAGIRI ODOROKU
  • 韩语罗马: AK
  • 现代韩语: 악
  • 客家话: [海陆腔] ngok8 [台湾四县腔] ngok8 [陆丰腔] ngok8 [东莞腔] ngok8 [客语拼音字汇] ngog6 [梅县腔] ngok8 [客英字典] ngok8 [宝安腔] ngok8
  • 粤语: ngok6
  • 近代音: 影母 歌戈韻 入聲作去聲 蕚小空;
  • 中古音: 疑母 鐸韻 入聲 咢小韻 五各切 一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鐸部 ;王力系统:疑母 鐸部 ;

字成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