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的意思解释,拼音怎么读
国语词典
- 應 yīng ㄧㄥ
〈副〉
- 当、该。
- 《诗经·周颂·赉》:「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
- 《南史·卷三六·江夷传》:「人所应有尽有,所应无尽无者,其江智深乎?」
- 或是、想来是,表示推测的意思。
- 南朝陈·徐陵〈走笔戏书应令〉诗:「秋来应瘦尽,偏自著腰身。」
- 唐·杜甫〈赠花卿〉诗:「此曲祇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應 yìng ㄧㄥˋ
〈动〉
- 回答。
- 《后汉书·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传·齐武王縯传》:「伯升笑而不应。」
- 《水浒传·第六回》:「由洒家叫唤,没一个应。」
- 允许、承诺。
- 《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 《红楼梦·第九六回》:「说是要救宝玉的命,诸事将就,自然应的。」
- 附和。
- 如:「里应外合」、「同声相应」。
- 《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 对付。
- 如:「应世」、「随机应变」。
- 《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 证实。
- 如:「应验」。
- 《水浒传·第三九回》:「这四句谣言已都应了。」
- 《红楼梦·第四九回》:「怪道昨儿晚上灯花爆了又爆,结了又结,原来应到今日。」
- 适合。
- 如:「得心应手」。
- 《易经·恒卦·彖曰》:「巽而动,刚柔皆应。」
- 《老残游记·第七回》:「其实,只要四五个应手的人,已经足用了。」
- 接受。
- 《管子·小匡》:「应公之赐,杀之黄泉,死且不朽。」
〈名〉
- 姓。如明代有应元征。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陵切,音膺。【說文】當也。从心𤸰聲。【徐曰】𤸰,鷹字也。本作𤻮,今作應。
又料度辭也。【唐詩】應須,祇應,皆是也。
又【周語】其叔父實應且憎。【註】猶受也。
又國名。【括地志】故應城,因應山爲名,在汝州葉縣。
又姓。出南頓,本周武王後。【左傳·僖二十四年】邗晉應韓,武之穆也。漢有應曜,與四皓偕隱,曜獨不出,八代孫應劭,集解漢書。
又通作膺。【書·武成】誕膺天命。【註】當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證切,音譍。【集韻】答也。【廣韻】物相應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
又樂名。【周禮·春官·笙師應樂註】應長六尺五寸,象柷,有椎連底,左右相擊,以應柷也。【樂書】應樂,猶鷹之應物,其獲也小,故小鼓小舂謂之應,所以應大也。小鼙曰應鼓。【周禮·春官·小師】擊應鼓。【註】鼙也。
又天子之門曰應門。【詩·大雅】廼立應門。【註】正門也。
又州名。鴈門地,唐置應州。
又叶於容切,音雍。【易·蒙卦】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陸賈新語】事以類相從,聲以音相應。◎按應字,向來經史皆作平去二音。《正字通》止作去聲,誤。
外语翻译
- 英语:should, ought to, must
- 德语:sollen (V),antworten, begegnen, sich anpassen (V),Ying (Eig, Fam)
- 法语:falloir,devoir,répondre à,répondre à,accepter,consentir
说文解字
當也。从心𤸰聲。於陵切
(應)當也。當、田相值也。引伸爲凡相對之偁。凡言語應對之字卽用此。大徐言部增譍字。非也。諾下、讎下、唉下、對下譍字皆當改正。从心。𤸰聲。於陵切。六部。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jiŋ˥; jiŋ˥˧
- 唐代读音: *qiəng *qiə̀ng
- 日语读音: ATARU
- 韩语罗马: UNG
- 现代韩语: 응
- 越南语: ứng
- 客家话: [梅县腔] en5 jin1 [海陆腔] rin5 en5 rin1 rin3 [陆丰腔] jin5 [客英字典] jin1 jin5 [宝安腔] jin5 [客语拼音字汇] yin1 yin4 [沙头角腔] jin1 jin5 [东莞腔] jin1 jin5 [台湾四县腔] jin5 en5 jin1 jin3 [梅县腔] jin5
- 粤语: jing1 jing3
- 潮州话: êng1(eng) êng3(èng)
- 近代音: 影母 庚青韻 平聲陰 英小空;影母 庚青韻 去聲 暎小空;
- 中古音: 影母 蒸韻 平聲 膺小韻 於陵切 三等 開口;影母 證韻 去聲 應小韻 於證切 三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登部 ;影母 登部 ;王力系统:影母 蒸部 ;影母 蒸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