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的意思解释,拼音怎么读

黍
  • 拼音读音:shǔ
  • 偏旁部首:
  • 总笔画:12画
  • 统一码:9ECD
  • 五笔:TWIU
  • 仓颉:HDOE
  • 郑码:MFOK
  • 四角:20909
  • 笔画顺序:撇、横、竖、撇、点、撇、捺、竖钩、点、提、撇、点

基本字义

黍shǔㄕㄨˇ
  1. 〔~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

详细解释

  •  shǔ 

〈名〉

  1. (形声。从禾,雨省声。本义:植物名。亦称“稷”、“糜子”)
  2. 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broomcorn millet]。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1. 黍,禾属而黏者也。——《说文》。按,今北方谓之黄米。
    2. 天子乃以雏尝黍。——《礼记·月令》。注:“黍火谷。”
    3. 黍白芗合。——《礼记·曲礼》
    4. 无食我黍。——《诗·魏风·硕鼠》
    5.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论语·微子》
  3. 又如:黍离(喻覆没;衰败。西周亡后,周大夫过故宗庙官室,只见满目黍离,十分荒凉);黍酒(用黍酿制的酒);黍醅(同黍酒);黍月霍(一种杂有黍米的肉羹);黍谷生春(比喻厄运有了好的转机)
  4. 糜稷一类草本植物 [panic grass]
    1.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宋· 王安石《后元丰行》
  5. 古时建立度量衡的依据 [base]
    1.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6. 黄米做的饭 [millet]
    1. 其镶伊黍。——《诗·周颂·良耜》
  7. 又如:杀鸡为黍

国语词典

  •  shǔ ㄕㄨˇ 

〈名〉

  1. 植物名。禾本科稷属,一年生草本。叶细长而尖,有粗毛,平行脉。果实呈淡黄白色,带黏性。宜于大暑时植于旱田。
  2. 古代的一种酒器。
    1. 《吕氏春秋·慎大览·权勋》:「临战,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阳谷操酒而进之。」
    2. 汉·高诱·注:「酒器受三升曰。」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舒呂切【韻會】【正韻】賞呂切,𠀤音暑。【說文】禾屬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種,故謂之黍,从禾,雨省聲。孔子曰:黍可爲酒,禾入水也。【字彙】粟屬。苗似蘆,高丈餘,穗黑色,實圓重,土宜高燥。【詩緝】黍有二種,黏者爲秫,可以釀酒。不黏者爲黍,如稻之有秔糯也。【爾雅翼】黍,大體似稷,故古人倂言黍稷,今人謂黍爲黍穄。【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黍曰薌合。

又角黍。【續齊諧記】角黍,菰叶裹黏米爲之,楚俗投汨羅水祠屈原。

又地名。【左傳·哀七年】宋人築五邑,一曰黍丘。【註】梁國下邑縣西南有黍丘亭。

又【史記·秦本紀】秦取韓負黍。

又弓名。【荀子·性惡篇】繁弱鉅黍,古之良弓。

又黃鳥,一名搏黍。

又蟲名。【爾雅·釋蟲】委黍。【註】䑕婦別名。

又蓬名。【爾雅·釋草】薦黍蓬。 【六書·精薀】黍下從氽,象細粒散垂之形。

外语翻译

  • 英语:glutinous millet; KangXi radical number 202
  • 德语:Hirsekorn, Hirse (S)​,Radikal Nr. 202 = Hirse
  • 法语:millet,202e radical

说文解字

禾屬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穜,故謂之黍。从禾,雨省聲。孔子曰:“黍可爲酒,禾入水也。”凡黍之屬皆从黍。舒呂切

(黍)許云雨省聲。則篆體當如是。引孔子曰者。其別說也。禾屬而黏者也。九穀攷曰。以禾況黍。謂黍爲禾屬而黏者。非謂禾爲黍屬而不黏者也。禾屬而黏者黍。禾屬而不黏者𪎭。對文異。散文則通偁黍。謂之禾屬。要之皆非禾也。今山西人無論黏與不黏統呼之曰𪎭黍。太原以東則呼黏者爲黍子。不黏者爲𪎭子。黍宜爲酒、爲羞籩之餌餈、爲酏粥。𪎭宜爲飯。禾黍稻稷各有黏不黏二種。按黍爲禾屬者。其米之大小相等也。其𥝩異。禾穗下垂如椎而粒聚。黍𥝩略如稻而舒散。㠯大暑而穜。故謂之黍。大衍字也。九穀攷曰。伏生尙書大傳、淮南、劉向說苑皆云。大火中種黍菽。而吕氏春秋則云。日至樹麻與菽。麻正𪎭之誤。又夏小正。五月初昏大火中種黍菽糜。糜字因下文誤衍。諸書皆言種黍以夏至。說文獨言以大暑。葢言種暑之極時。其正時實夏至也。玉裁謂。種植有定時。古今所同。非可叚借。許書經轉寫妄增一字耳。以暑種故謂之黍。猶二月生、八月孰得中和。故謂之禾。皆以曡韵訓釋。从禾。雨省聲。舒吕切。五部。孔子曰。黍可爲酒。如稬與秫皆宜酒。故从禾入水也。依廣韵補故从二字。此說字形之異說也。凡云孔子曰者、通人所傳。以禾入水不見其必爲酒。故先雨省聲之說。而禾入水會意之說次之。今之隷書則从禾入水。不从雨省。凡黍之屬皆从黍。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ʂu˨˩˦
  • 唐代读音: shiǔ
  • 日语读音: KIBI
  • 韩语罗马: SE
  • 现代韩语: 서
  • 客家话: [海陆腔] shu3 [客英字典] shu3 [沙头角腔] su5 [梅县腔] shu3 [台湾四县腔] su3 [宝安腔] su5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u3
  • 粤语: syu2
  • 近代音: 審母 魚模韻 上聲 鼠小空;
  • 中古音: 審書母 語韻 上聲 暑小韻 舒吕切 三等 合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模部 ;王力系统:書母 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