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造句

“捣衣”的解释

捣衣[dǎo yī] 捣衣 (中国古代民俗)捣衣,中国古代服饰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多于秋夜进行。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用“捣衣”造句

1、 试问捣衣仙,何如补天女。

2、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3、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

5、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

6、 捣衣是古代妇女洗涤时用棒锤打衣物的意思。其题材在古代运用于诗词中,唐代清商大曲见其曲名。

7、 它的烟管;两边,掩藏着洗衣妇的捣衣杵、矮凳和系在绳索。

8、 艾仁却不知道这棒槌在古代却不是叫棒槌,学名叫作捣衣杵,那女子不明就里,越发害羞。

9、 阿婆阿婶们在河边洗衣,捣衣之声沿河而下,绵绵不绝于耳。

10、 他的文章雕饰而不浮艳,《捣衣诗》一首流传最广,被评价为有唐人之风。

11、 宝宝椅、捣衣槌,没用一根钉子,全部榫卯制作,上等的木料,上等的传统工艺、私人订制的独一无二、精琢细雕的满满爱意,堪称真正体现父爱如山的奢侈品。

12、 小姑娘终于停下了手中的捣衣杵。

13、 佃户曹二妇悍甚,动辄诃詈风雨,诟谇鬼神;乡邻里闾,一语不合,即揎袖露臂,携二捣衣杵,奋呼跳掷如羉虎。

按拼音查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