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为父隐造句
“子为父隐”的解释
子为父隐[zǐ wéi fù yǐn] 儿子帮父亲隐瞒恶迹。这是封建纲常礼教所提倡的。 《论语·子路》:“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闻子为父隐,父为子隐,未闻父子之相坐也。”
用“子为父隐”造句
1、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这是孔子认为的“直”。
2、 小义护亲,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亦是美德;大义灭亲,杀忤逆之子,族人认可。
3、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汉代建立了“亲亲得相首匿”的制度,允许亲属之间隐匿犯罪。
4、 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作出了“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的论述。
5、 如孔子所言,“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影片的主要矛盾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亲情与法不容情原则的相互纠葛。
6、 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7、 孔子回答,“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8、 孔子在《论语·子路》里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9、 而中国人是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
10、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11、 “亲亲得相首匿”源自《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12、 一个隐讳真实的世界是很可怕的,“子为父隐”的传统要不得。
13、 中国古代伦理观念中‘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传统与依法治国所要求的遵法守法在某些方面存在矛盾。
14、 像侯彧这类官场“啃老族”啃出的巨大监管漏洞,必须尽快堵上,否则,“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父子腐败联盟”还会堂而皇之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