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造句

“沪剧”的解释

沪剧[hù jù] 沪剧 中国传统戏曲剧种。流行于上海和江浙地区。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间受苏州滩簧的影响。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优秀剧目有《罗汉钱》、《芦荡火种》、《一个明星的遭遇》等。 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用“沪剧”造句

1、沪剧和越剧这两个地方剧种,在表演和乐曲方面是各有千秋的。

2、Sammy出生于传统的沪剧世家,她以一种新的方式继承了家族的音乐天赋。

3、沪剧“西装旗袍戏”就是在这个阶段获得迅速发展,并占据了沪剧舞台的主流。

4、正在这里看书的一位老大爷退休之前是唱沪剧的,看到这么多外国朋友到来,他还即兴演唱了一段。

5、现在几乎只有滑稽演员、沪剧演员才讲老派上海话,其特征就是尖团音。

6、文慧沪剧团团长王慧莉从小爱好沪剧,但本职却是上海知名的女企业家,她在经营剧团的时候,沿袭企业管理,把演出质量视同剧团的生命线。

7、沪剧是上海的地方戏曲剧种,历史较短,起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在清末演变为上海滩簧,1914年改名为申曲。

8、作为沪剧邵派的创始人,邵滨孙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正式拜在了周信芳门下,并因此改变了申曲过去重唱不重演的习惯。

9、王盘声学戏的时候,沪剧正处于滩簧改称申曲、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时期。

10、12月16日,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和老一辈艺术家王文娟、曹鹏、任桂珍等到上海金山区朱泾镇社区巡演,为千余名社区居民带去了精彩纷呈的表演。

11、身着一袭旗袍的茅善玉唱完沪剧《罗汉钱紫竹调》时,金色大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12、以丁是娥为代表的众多著名沪剧艺术家,创作演出的《罗汉钱》、《星星之火》风靡全国。

13、沪剧流行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

14、沪剧、昆曲、评弹、上海滑稽戏原来是在江浙一带广为盛行的地方曲剧,也正在逐渐丧失其文化地位,甚至与年轻一代“绝缘”。

15、上海沪剧院除了要在逸夫舞台演出《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外,还带着《大雷雨》、《罗汉钱》等传统剧目下乡演出。

16、今年是上海沪剧院成立60周年的大庆之年,沪剧院以“两百年申曲情,六十载沪剧院”为主题年,策划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7、母亲爱看沪剧,去时总带上我,沪剧《罗汉钱》、《碧落黄泉》、《星星之火》也是在群众剧场看的。

18、此外还拟定了包括京昆越沪淮、沪剧、苏州评谈、锡剧在内的第一批记录配像名单,江南曲圣俞粟庐昆曲唱片修复配像等工作也已启动。

19、他曾拜京剧大师周信芳为师,认真学习麒派艺术,是沪剧界的麒麟童。

20、下面是沪剧,美雪你听得懂沪剧吗?

21、此外还拟定了包括京昆越沪淮、沪剧、苏州评弹、锡剧在内的第一批记录配像名单,江南曲圣俞粟庐昆曲唱片修复配像等工作也已启动。

22、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孙正阳、唐元才、傅希如、倪茂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越剧表演艺术家赵志刚、方亚芬、上海文联党组*记宋妍等人冒雨前来送上祝福。

23、除了这些“原味山歌”外,在吴地民歌谣基础上衍生出的五彩缤纷吴语戏曲如昆曲、苏剧、评弹、锡剧、沪剧等也在演员的精彩表演下一一亮相。

24、滩簧是由曲种而嬗变为剧种的一种草根艺术,有着200多年历史,广泛流行于苏浙沪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后来分蘖为锡剧、苏剧、沪剧、湖剧、姚剧、甬剧等。

25、保根的二胡虽然是自学的,但他与拉二胡的普通农村人不同,他们除了会给本地的锡剧沪剧拉配曲外,很少会拉歌曲。

26、昨晚演出虽请叶惠贤、钱芸担任主持,但其实大部分串联都由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担任,避免有些晚会由于主持人“能说会道”而显得节奏松散的弊病。

27、这年秋冬,由丁是娥、石筱英、解洪元、邵滨孙、筱爱琴等主演,名扬中南海的沪剧新作《罗汉钱》(1952),参加第三届赴朝慰问演出,载誉而归。

28、“戏命难违”,中专毕业后,他决定自己要吃这“开口饭”,毅然撂下铁饭碗,投奔了民间的群艺沪剧团,开始了演艺生涯。

29、1954年,百乐门将舞厅主建筑改为红都大戏院,演出越剧、沪剧等,其附属建筑被改建为商场。

30、那帮沪剧票友也作鸟兽散,邻里间再也听不到悠扬软糯的申曲。

31、他一张张给记者展示,有越剧《红楼梦》、《玉堂春》、《盘夫学夫》等,也有沪剧《大雷雨》、《卖红菱》、《罗汉钱》等名段。

32、在粤剧、潮剧、汉剧、闽剧、越剧和沪剧等地方戏曲音乐中,也都用扬琴作为伴奏乐器。

33、街头的音响渐渐兴起,上面播着沪剧和长长的唱词。

34、??上海市作协副*席叶辛、上海市沪剧院院长茅善玉、上海市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史依弘参加了15日的文艺座谈会。

35、从早期的花鼓戏、本滩、申曲,到当代沪剧,已有200多年发展史。

36、徐伯伯记忆至今,他就这样爱上了沪剧,经常哼哼,一直哼到现在。

37、车厢上有上海沪剧院不同时期创排演出的60幅精彩剧照,并配合以简洁而专业的解释说明。

按拼音查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