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作者: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一〕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復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二〕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三〕司马氏世典周史。〔四〕惠襄之闲,司马氏去周適晋。〔五〕晋中军隨会奔秦,〔六〕而司马氏入少梁。〔七〕〔一〕索隱南正重以司天,火正黎以司地。案:张晏云「南方,阳也。火,水配也。水为阴,故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兼地职」。臣瓚以为重黎氏是司天地之官,司地者宜曰北正,古文作「北」字,非也。扬雄、譙周並以为然。案:国语「黎为火正,以淳曜敦大,光照四海」,又幽通赋云「黎淳曜於高辛」,则「火正」为是也。
〔二〕集解应劭曰:「封为程国伯,休甫,字也。」索隱案:重司天而黎司地,是代序天地也。据左氏,重是少昊之子,黎乃顓頊之胤,二氏二正,所出各別,而史迁意欲合二氏为一,故总云「在周,程伯休甫其后」,非也。然(后)案〔后〕彪之序及干宝皆云司马氏,黎之后是也。今总称伯休甫是重黎之后者,凡言地即举天,称黎则兼重,自是相对之文,其实二官亦通职。然休甫则黎之后也,亦是太史公欲以史为己任,言先代天官,所以兼称重耳。正义括地志云:「安陵故城在雍州咸阳东二十一里,周之程邑也。」
〔三〕正义司马彪序云:「南正黎,后世为司马氏。」
〔四〕索隱案:司马,夏官卿,不掌国史,自是先代兼为史。卫宏云「司马氏,周史佚之后」,不知何据。
〔五〕集解张晏曰:「周惠王、襄王有子穨、叔带之难,故司马氏奔晋。」
〔六〕索隱案左氏,隨会自晋奔秦,后乃奔魏,自魏还晋,故汉书云会奔秦魏也。
〔七〕索隱古梁国也,秦灭之,改曰少梁,后名夏阳。正义案春秋,隨会奔秦,其后自秦入魏而还晋也。隨会为晋中军將。少梁,古梁国也,嬴姓,在同州韩城县南二十二里,是时属晋。
自司马氏去周適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一〕在赵者,〔二〕以传剑论显,〔三〕蒯聵〔四〕其后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爭论,於是惠王使错將伐蜀,遂拔,因而守之。〔五〕错孙靳,〔六〕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七〕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八〕葬於华池。〔九〕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蒯聵玄孙卬〔一0〕为武信君將〔一一〕而徇朝歌。诸侯之相王,王卬於殷。〔一二〕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內郡。昌生无泽,〔一三〕无泽为汉巿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一四〕喜生谈,谈为太史公。〔一五〕
〔一〕集解徐广曰:「名喜也。」
〔二〕索隱案:何法盛晋书及司马氏系本名凯。正义何法盛晋书及晋譙王司马无忌司马氏系本皆云名凯。
〔三〕集解服虔曰:「世善传剑也。」苏林曰:「传手搏论而释之。」晋灼曰:「史记吴起赞曰「非信仁廉勇,不能传剑论兵书」也。」索隱服虔云:「代善剑也。」按:解所以称传也。苏林云传作「搏」,言手搏论而释之,所以知名也。
〔四〕正义五怪反。如淳云:「刺客传之蒯聵也。」 〔五〕集解苏林曰:「守,郡守也。」
〔六〕集解徐广曰:「一作「蘄」。」索隱上音七各反,下音纪衅反。汉书作「蘄」。 〔七〕集解文颖曰:「赵孝成时。」
〔八〕索隱下音尤。李奇曰「地名,在咸阳西」。按三秦记,其地后改为李里者也。
〔九〕集解晋灼曰:「地名,在鄠县。」索隱晋灼云在鄠县,非也。案司马迁碑在夏阳西北四里。正义括地志云:「华池在同州韩城县西南七十里,在夏阳故城西北四里。」 〔一0〕索隱案:晋譙国司马无忌作司马氏系本,云蒯聵生昭豫,昭豫生宪,宪生卬。
〔一一〕集解徐广曰:「张耳传云武臣自号武信君。」索隱案汉书,武臣号武信君。
〔一二〕索隱汉书云项羽封卬为殷王。
〔一三〕索隱汉书作「毋择」,並音亦也。
〔一四〕集解苏林曰:「长安北门也。」瓚曰:「长安城无高门。」索隱案:苏说非也。案迁碑,在夏阳西北,去华池三里。正义括地志云:「高门原俗名马门原,在同州韩城县西南十八里。汉司马迁墓在韩城县南二十二里。夏阳县故城东南有司马迁冢,在高门原上也。」
〔一五〕集解如淳曰:「汉仪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迁死后,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瓚曰:「百官表无太史公。茂陵中书司马谈以太史丞为太史令。」索隱案茂陵书,谈以太史丞为太史令,则「公」者,迁所著书尊其父云「公」也。然称「太史公」皆迁称述其父所作,其实亦迁之词,而如淳引卫宏仪注称「位在丞相上」,谬矣。案百官表又无其官。且修史之官,国家別有著撰,则令郡县所上图书皆先上之,而后人不晓,误以为在丞相上耳。正义虞喜志林云:「古者主天官者皆上公,自周至汉,其职转卑,然朝会坐位犹居公上。尊天之道,其官属仍以旧名尊而称也。」案:下文「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又云「卒三岁而迁为太史公」,又云「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又云「汝復为太史,则续吾祖矣」,观此文,虞喜说为长。乃书谈及迁为「太史公」者,皆迁自书之。汉旧仪云「太史公秩二千石,卒史皆秩二百石」。然瓚及韦昭、桓谭之说皆非也。以桓谭之说释在武本纪也。
太史公学天官於唐都,〔一〕受易於杨何,〔二〕习道论於黄子。〔三〕太史公仕於建元元封之闲,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四〕乃论六家之要指曰:
〔一〕正义天官书云「星则唐都」也。
〔二〕集解徐广曰:「菑川人。」
〔三〕集解徐广曰:「儒林传曰黄生,好黄老之术。」 〔四〕正义布內反。顏云:「悖,惑也。各习师书,惑於所见也。」
易大传:〔一〕「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二〕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三〕而眾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四〕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別,不可易也。墨者〔五〕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六〕然其彊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七〕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八〕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於大道之要,去健羡,〔九〕絀聪明,〔一0〕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一〕集解张晏曰:「谓易系辞。」正义张晏云「谓易系辞」。案:下二句是系辞文也。 〔二〕索隱案:六家同归於正,然所从之道殊涂,学或有传习省察,或有不省者耳。 〔三〕集解徐广曰:「一作「详」。」駰案:李奇曰「月令星官,是其枝叶也」。索隱案:汉书作「大详」,言我观阴阳之术大详。而今此作「祥」,於义为疏也。正义顾野王云:「祥,善也,吉凶之先见也。」
〔四〕正义言拘束於日时,令人有所忌畏也。
〔五〕正义韦云:「墨翟之术也,尚俭,后有隨巢子传其术也。」
〔六〕索隱遍音遍。遍循,言难尽用也。 〔七〕索隱案:名家流出於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必也正名乎」。案:名家知礼亦异数,是俭也;受命不受辞,或失其真也。 〔八〕索隱赡音巿艳反。汉书作「澹」,古今字异也。
〔九〕集解如淳曰:「「知雄守雌」,是去健也。「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去羡也。」
〔一0〕索隱如淳曰:「「不尚贤」,「绝圣弃智」也。」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一〕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一〕集解张晏曰:「八位,八卦位也。十二度,十二次也。二十四节,就中气也。各有禁忌,谓日月也。」
夫儒者以六蓺为法。六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別,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一〕土阶三等,茅茨不翦,〔二〕采椽不刮。〔三〕食土簋,〔四〕啜土刑〔五〕,糲粱之食,〔六〕藜霍之羹。〔七〕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八〕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別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彊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长弗能废也。
〔一〕索隱案:自此已下韩子之文,故称「曰」。
〔二〕正义屋盖曰茨,以茅覆屋。
〔三〕索隱韦昭云:「采椽,櫟榱也。」正义採取为椽,不刮削也。 〔四〕集解徐广曰:「一作「塯」。」駰案:服虔曰「土簋,用土作此器」。
〔五〕正义顏云:「簋,所以盛饭也。刑,所以盛羹也。土谓烧土为之,即瓦器也。」
〔六〕集解张晏曰:「一斛粟,七米,为糲。」瓚曰:「五斗粟,三斗米,为糲。音剌。」韦昭曰:「糲,也。」索隱服虔云:「糲,麤米也。」三仓云:「粱,好粟。」正义糲,麤米也,脱粟也。粱,粟也。谓食脱粟之麤饭也。
〔七〕正义藜,似藿而表赤。藿,豆叶也。
〔八〕正义以桐木为棺,厚三寸也。
法家不別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於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一〕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踰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一〕索隱案:礼,亲亲父为首,尊尊君为首也。
名家苛察缴绕,〔一〕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於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二〕此不可不察也。
〔一〕集解服虔曰:「缴音近叫呼,谓烦也。」如淳曰:「缴绕犹缠绕,不通大体也。」 〔二〕集解晋灼曰:「引名责实,参错交互,明知事情。」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一〕其实易行,〔二〕其辞难知。〔三〕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四〕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五〕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六〕有度无度,因物与合。〔七〕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八〕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九〕群臣並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一0〕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一一〕光燿天下,復反无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復生,离者不可復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一二〕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一〕正义无为者,守清净也。无不为者,生育万物也。
〔二〕正义各守其分,故易行也。
〔三〕正义幽深微妙,故难知也。
〔四〕正义任自然也。
〔五〕集解韦昭曰:「因物为制。」 〔六〕正义因时之物,成法为业。
〔七〕正义因其万物之形成度与合也。
〔八〕索隱「故曰圣人不朽」至「因者君之纲」,此出鬼谷子,迁引之以成其章,故称「故曰」也。正义言圣人教跡不朽灭者,顺时变化。 〔九〕正义言因百姓之心以教,唯执其纲而已。
〔一0〕集解徐广曰:「音款,空也。」駰案:李奇曰「声別名也」。索隱窾音款。汉书作「款」。款,空也。故申子云「款言无成」是也。声者,名也。以言实不称名,则谓之空,空有声也。
〔一一〕正义上胡本反。混混者,元气(神者)之貌也。 〔一二〕集解韦昭曰:「声气者,神也。枝体者,形也。」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一〕耕牧河山之阳。〔二〕年十岁则诵古文。〔三〕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四〕闚九疑,〔五〕浮於沅、湘;〔六〕北涉汶、泗,〔七〕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嶧;厄困鄱、薛、〔八〕彭城,过梁、楚以归。於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九〕 〔一〕集解徐广曰:「在冯翊夏阳县。」駰案:苏林曰「禹所凿龙门也」。正义括地志云:「龙门在同州韩城县北五十里。其山更黄河,夏禹所凿者也。龙门山在夏阳县,迁即汉夏阳县人也,至唐改曰韩城县。」
〔二〕正义河之北,山之南也。案:在龙门山南也。
〔三〕索隱案:迁及事伏生,是学诵古文尚书。刘氏以为左传、国语、系本等书,是亦名古文也。
〔四〕集解张晏曰:「禹巡狩至会稽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闲云禹入此穴。」索隱越绝书云:「禹上茅山大会计,更名曰会稽。」张勃吴录云:「本名苗山,一名覆釜,禹会诸侯计功,改曰会稽。上有孔,号曰禹穴也。」正义括地志云:「石箐山一名玉笥山,又名宛委山,即会稽山一峰也,在会稽县东南十八里。吴越春秋云「禹案黄帝中经九山,东南天柱,号曰宛委,赤帝左闕之填,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瑑其文。禹乃东巡,登衡山,血白马以祭。禹乃登山,仰天而笑,忽然而臥,梦见绣衣男子自称玄夷仓水使者,却倚覆釜之山,东顾谓禹曰:「欲得我山神书者,齐於黄帝之岳,岩(岩)〔岳〕之下,三月季庚,登山发石。」禹乃登宛委之山,发石,乃得金简玉字,以水泉之脉。山中又有一穴,深不见底,谓之禹穴」。史迁云「上会稽,探禹穴」,即此穴也。」
〔五〕索隱山海经云:「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泉,在营道南,其山九峰皆相似,故曰九疑。」张晏云:「九疑舜葬,故窥之。」寻上探禹穴,盖以先圣所葬处有古册文,故探窥之,亦搜採远矣。正义九疑山在道州。
〔六〕正义沅水出朗州。湘水出道州北,东北入海。
〔七〕正义两水出兗州东北而南歷鲁。
〔八〕集解徐广曰:「嶧音亦,县名,有山也。鄱音皮。邹、鄱、薛三县属鲁。」索隱鄱本音蕃,今音皮。案:田鲁记云「灵帝末,有汝南陈子游为鲁相。子游,太尉陈蕃子也,国人讳而改焉」。若如其说,则「蕃」改「鄱」,鄱皮声相近,后渐讹耳。然地理志鲁国蕃县,应劭曰邾国也,音皮。正义邹,县名。嶧,山名。嶧山在邹县北二十二里,地近曲阜,於此行乡射之礼。括地志云:「徐州滕县,汉蕃县,音翻。汉末陈蕃子逸为鲁相,改音皮。田鲁记曰「灵帝末,汝南陈子斿为鲁相,陈蕃子也,国人为讳而改焉」。」
〔九〕集解徐广曰:「元鼎六年,平西南夷,以为五郡。其明年,元封元年是也。」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周南,〔一〕不得与从事,〔二〕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適使反,见父於河洛之闲。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於予乎?汝復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脩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三〕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內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闕。」
〔一〕集解徐广曰:「挚虞曰古之周南,今之洛阳。」索隱张晏云:「自陕已东,皆周南之地也。」
〔二〕正义与音预。
〔三〕集解駰案:年表鲁哀公十四年获麟,至汉元封元年三百七十一年。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一〕紬史记〔二〕石室金匱之书。〔三〕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四〕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於明堂,诸神受纪。〔五〕 〔一〕索隱博物志:「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二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
〔二〕集解徐广曰:「紬音抽。」索隱如淳云:「抽彻旧书故事而次述之。」徐广音抽。小顏云:「紬谓缀集之也。」
〔三〕索隱案:石室、金匱皆国家藏书之处。
〔四〕集解李奇曰:「迁为太史后五年,適当於武帝太初元年,此时述史记。」正义案:迁年四十二岁。 〔五〕集解徐广曰:「封禪序曰「封禪则万灵罔不禋祀」。」駰案:韦昭曰「告於百神,与天下更始,著纪於是」。索隱虞喜志林云:「改历於明堂,班之於诸侯。诸侯群神之主,故曰「诸神受纪」。」孟康云:「句芒、祝融之属皆受瑞纪。」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於今五百岁,〔二〕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三〕
〔一〕索隱先人谓先代贤人也。正义太史公,司马迁也。先人,司马谈也。
〔二〕索隱按:孟子称尧舜至汤五百余岁,汤至文王五百余岁,文王至孔子五百余岁。按:太史公略取於孟子,而杨雄、孙盛深所不然,所谓多见不知量也。以为淳气育才,岂有常数,五百之期,何异瞬息。是以上皇相次,或有万龄为闲,而唐尧、舜、禹比肩並列。降及周室,圣贤盈朝;孔子之没,千载莫嗣,安在於千年五百乎?具述作者,盖记注之志耳,岂圣人之伦哉。
〔三〕索隱让,汉书作「攘」。晋灼云:「此古「让」字,言己当述先人之业,何敢自嫌值五百岁而让也。」
上大夫壶遂〔一〕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二〕「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三〕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討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四〕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五〕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別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六〕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於变;礼经纪人伦,故长於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於政;诗记山川谿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於风;乐乐所以立,故长於和;春秋辩是非,故长於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八〕故易曰「失之豪釐,差以千里」。〔九〕故曰「臣弒君,子弒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於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弒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一0〕被之空言而不敢辞。〔一一〕夫不通礼义之旨,至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一二〕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一〕索隱案:遂为詹事,秩二千石,故为上大夫也。
〔二〕集解服虔曰:「仲舒也。」
〔三〕索隱案:是非谓褒贬诸侯之得失也。
〔四〕索隱案:孔子之言见春秋纬,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空言谓褒贬是非也。空立此文,而乱臣贼\子惧也。
〔五〕索隱案:孔子言我徒欲立空言,设褒贬,则不如附见於当时所因之事。人臣有僭侈篡逆,因就此笔削以褒贬,深切著明而书之,以为將来之诫者也。 〔六〕索隱公羊传曰「善善及其子孙,恶恶止其身」也。
〔七〕集解张晏曰:「春秋万八千字,当言「减」,而云「成数」,字误也。」駰谓太史公此辞是述董生之言。董仲舒自治公羊春秋,公羊经传凡有四万四千余字,故云「文成数万」也。不得如张议,但论经万八千字,便谓之误。索隱案:张晏曰「春秋万八千字,此云「文成数万」,字误也」。裴駰以迁述仲舒所论公羊经传,凡四万四千,故云「数万」,又非也。小顏云「史迁岂以公羊传为春秋乎」?又春秋经一万八千,亦足称数万,非字之误也。
〔八〕索隱案:弒君亡国及奔走者,皆是失仁义之道本耳。已者,语终之辞也。
〔九〕集解徐广曰:「一云「差以毫釐」,一云「繆以千里」。」駰案:今易无此语,易纬有之。
〔一0〕正义其心实善,为之不知义理,则陷於罪咎。
〔一一〕集解张晏曰:「赵盾不知討贼\,而不敢辞其罪也。」
〔一二〕正义顏云:「为臣下所干犯也。一云违犯礼义。」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一〕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二〕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三〕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墮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於春秋,谬矣。」
〔一〕集解晋灼曰:「唯唯,谦应也。否否,不通者也。」
〔二〕集解如淳曰:「受天命清和之气。」正义於音乌。顏云:「於,叹辞也。穆,美也。言天子有美德而教化清也。」
〔三〕集解应劭曰:「款,叩也。皆叩塞门来服从也。」如淳曰:「款,宽也。请除守塞者,自保不为寇害。」正义重译,更译其言也。 於是论次其文。七年〔一〕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二〕幽於縲紲。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隱约者,〔三〕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四〕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臏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五〕;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於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六〕自黄帝始。 〔一〕集解徐广曰:「天汉三年。」正义案:从太初元年至天汉三年,乃七年也。 〔二〕正义太史公举李陵,李陵降也。
〔三〕索隱案:谓其意隱微而言约也。正义诗、书隱微而约省者,迁深惟欲依其隱约而成其志意也。
〔四〕集解徐广曰:「在汤阴。」
〔五〕正义即吕氏春秋也。
〔六〕集解张晏曰:「武帝获麟,迁以为述事之端。上纪黄帝,下至麟止,犹春秋止於获麟也。」索隱服虔云:「武帝至雍获白麟,而铸金作麟足形,故云「麟止」。迁作史记止於此,犹春秋终於获麟然也。」史记以黄帝为首,而云「述陶唐者」,案五帝本纪赞云「五帝尚矣,然尚书载尧以来。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故述黄帝为本纪之首,而以尚书雅正,故称「起於陶唐」。
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一〕各成法度;唐尧逊位,虞舜不台;〔二〕厥美帝功,万世载之。作五帝本纪〔三〕第一。
〔一〕集解徐广曰:「顓頊,帝嚳,尧,舜。」
〔二〕索隱台音怡。悦也。或音胎,非也。 〔三〕索隱应劭云:「有本则纪,有家则代,有年则表,有名则传。」 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夏桀淫骄,乃放鸣条。作夏本纪第二。 维契〔一〕作商,爰及成汤;太甲居桐,德盛阿衡;武丁得说,乃称高宗;帝辛湛湎,诸侯不享。作殷本纪第三。 〔一〕正义音薛也。
维弃作稷,德盛西伯;武王牧野,实抚天下;幽厉昏乱,既丧酆镐;陵迟至赧;洛邑不祀。作周本纪第四。
维秦之先,伯翳佐禹;穆公思义,悼豪之旅;〔一〕以人为殉,诗歌黄鸟;昭襄业帝。作秦本纪第五。
〔一〕索隱案:豪即「崤」之异音。旅,师旅也。正义穆公封崤山军旅之尸。
始皇既立,并兼六国,销锋铸鐻,〔一〕维偃干革,尊号称帝,矜武任力;二世受运\,子婴降虏。作始皇本纪第六。
〔一〕集解徐广曰:「严安上书,销其兵铸以为鍾鐻也。」索隱下音巨。鐻,钟也。 秦失其道,豪桀並扰;项梁业之,子羽接之;杀庆救赵,〔一〕诸侯立之;诛婴背怀,天下非之。作项羽本纪第七。
〔一〕集解徐广曰:「宋义为上將,号庆子冠军。」
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寧,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第八。 惠之早霣,〔一〕诸吕不台;〔二〕崇彊禄、产,诸侯谋\之;杀隱幽友,〔三〕大臣洞疑,〔四〕遂及宗祸。作吕太后本纪第九。
〔一〕正义音殞。
〔二〕集解徐广曰:「无台辅之德也。一曰怡,懌也,不为百姓所说。」索隱徐广音胎,非也。案:一音怡,此赞本韵,则怡懌为是。
〔三〕集解徐广曰:「赵隱王如意,赵幽王友。」
〔四〕索隱案:洞是洞达为义,言所共疑也。
汉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蠲除肉刑,开通关梁,广恩博施,厥称太宗。作孝文本纪第十。
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作孝景本纪第十一。
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脩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纪第十二。
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於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幽厉之后,周室衰微,诸侯专政,春秋有所不纪;而谱牒经略,五霸更盛衰,欲睹周世相先后之意,作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春秋之后,陪臣秉政,彊国相王;以至于秦,卒并诸夏,灭封地,擅其号。作六国年表第三。
秦既暴虐,楚人发难,项氏遂乱,汉乃扶义征伐;八年之闲,天下三嬗,事繁变眾,故详著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汉兴已来,至于太初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明,有司靡踵,彊弱之原云以世。〔一〕作汉兴已来诸侯年表第五。
〔一〕集解徐广曰:「一作「云已」也。(天)汉序〔传〕曰:「敞、义依霍,庶几云已」。」索隱案:踵谓继也。「以」字当作「已」,「世」当作「也」,並误耳。云,已,也,皆语助之辞也。正义言汉兴已来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能明其嗣,有司无所踵继其后,乃云彊弱之原云以世相代,(相)不能有所录纪也。
维高祖元功,辅臣股肱,剖符而爵,泽流苗裔,忘其昭穆,或杀身陨国。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惠景之闲,维申功臣宗属爵邑,作惠景闲侯者年表第七。
北討彊胡,南诛劲越,征伐夷蛮,武功爰列。作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诸侯既彊,七国为从,子弟眾多,无爵封邑,推恩行义,其埶销弱,德归京师。作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国有贤相良將,民之师表也。维见汉兴以来將相名臣年表,贤者记其治,不贤者彰其事。作汉兴以来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维三代之礼,所损益各殊务,然要以近性情,通王道,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作礼书第一。 乐者,所以移风易俗也。自雅颂声兴,则已好郑卫之音,郑卫之音所从来久矣。人情之所感,远俗则怀。〔一〕比乐书以述来古〔二〕,作乐书第二。
〔一〕集解徐广曰:「乐者所以感和人情。人情既感,则远方殊俗莫不怀柔向化也。」
〔二〕索隱案:来古即古来也。言比乐书以述自古已来乐之兴衰也。
非兵不彊,〔一〕非德不昌,黄帝、汤、武以兴,〔二〕桀、紂、二世以崩,可不慎歟?司马法所从来尚矣,〔三〕太公、孙、吴、王子〔四〕能绍而明之,切近世,极人变。作律书第三。
〔一〕索隱案:此律书之赞而云「非兵不强」者,则此「律书」既「兵书」也。古者师出以律,则凡出军皆听律声,故云「闻声效胜负,望敌知吉凶」也。
〔二〕索隱黄帝有版泉之师,汤、武有鸣条、牧野之战而克桀、紂。
〔三〕正义古者师出以律,凡军出皆吹律听声。律书云「六律为万事根本,其於兵械尤所重。望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故云「司马兵法所从来尚矣」乎? 〔四〕集解徐广曰:「王子成甫。」
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更相治,闲不容翲忽。〔一〕五家之文怫异,〔二〕维太初之元论。作历书第四。〔三〕
〔一〕索隱案:忽者,总文之微也。翲者,轻也。言律历穷阴阳之妙,其闲不容丝忽也。言「翲」,恐衍字耳。正义翲,匹遥反,今音匹沼反。字当作「秒」。秒,禾芒表也。忽,一蚕口出丝也。言律历相治之闲,不容比微细之物也。
〔二〕索隱怫音悖,一音扶物反。怫亦悖也。言金木水火土五家之文,各相悖异不同也。正义五家谓黄帝、顓頊、夏、殷、周之历,其文相戾,乖异不同,维太初之元论历律为是,故历书自太初之元论之也。
〔三〕集解徐广曰:「论,一作「编」。」 星气之书,多杂禨祥,不经;推其文,考其应,不殊。比集论其行事,验于轨度以次,作天官书第五。 受命而王,封禪之符罕〔一〕用,用则万灵罔不禋祀。追本诸神名山大川礼,作封禪书第六。
〔一〕集解徐广曰:「一云「答应」。」
维禹浚川,九州攸寧;爰及宣防,决瀆通沟。作河渠书第七。
维幣之行,〔一〕以通农商;其极则玩巧,〔二〕并兼兹殖,爭於机利,去本趋末。作平准书以观事变,第八。
〔一〕索隱维獘之行。上獘音「幣帛」之「幣」,钱也。
〔二〕索隱杬巧,上五官反;下苦孝反。
太伯避歷,江蛮是適;文武攸兴,古公王跡。闔庐弒僚,宾服荆楚;夫差克齐,子胥鴟夷;信嚭亲越,吴国既灭。嘉伯之让,作吴世家第一。
申、吕肖矣,〔一〕尚父侧微,卒归西伯,文武是师;功冠群公,繆权于幽;〔二〕番番黄发,〔三〕爰饗营丘。不背柯盟,桓公以昌,九合诸侯,霸功显彰。田闞爭宠,姜姓解亡。〔四〕嘉父之谋\,作齐太公世家第二。
〔一〕集解徐广曰:「肖音痟。痟犹衰微。」索隱案:徐广注肖音痟,痟犹衰微,其音训不可知从出也。今案:肖谓微弱而省少,所谓「申吕虽衰」也。正义肖音痟。吕尚之祖封於申。申、吕后痟微,故尚父微贱也。 〔二〕集解徐广曰:「繆,错也,犹云缠结也。权智潜谋\,幽昧不显,所谓太公阴谋\。」索隱案:繆谓绸繆也,音亡又反。又谓太公绸繆,为权谋\於幽昧不明著,谓太公之阴谋\也。正繆音武彪反。言吕尚绸繆於幽权之策,谓六韜、三略、阴符、七术之属也。
〔三〕集解番音婆。毛萇云「番番,威勇武貌」也。案:黄发,言老人发白而更黄也。 〔四〕集解徐广曰:「闞,一云「监」。解,一作「迁」。」
依之违之,周公绥之;愤发文德,天下和之;辅翼成王,诸侯宗周。隱桓之际,是独何哉?三桓爭彊,鲁乃不昌。嘉旦金縢,作周公世家第三。
武王克紂,天下未协而崩。成王既幼,管蔡疑之,淮夷叛之,於是召公率德,安集王室,以寧东土。燕(易)〔噲〕之禪,〔一〕乃成祸乱。嘉甘棠之诗,作燕世家第四。 〔一〕索隱谓王噲禪其相子之,后卒危乱也。
管蔡相武庚,將寧旧商;及旦摄政,二叔不饗;杀鲜放度,〔一〕周公为盟;大任十子,〔二〕周以宗彊。嘉仲悔过,〔三〕作管蔡世家第五。
〔一〕索隱案:系家云管叔名鲜,蔡叔名度,霍叔名处也。 〔二〕索隱太任,文王妃。十子,伯邑考、武王、管、蔡、霍、鲁、卫、毛、聃、曹是也。 〔三〕正义蔡叔度之子蔡仲也。
王后不绝,舜禹是说;维德休明,苗裔蒙烈。百世享祀,爰周陈杞,楚实灭之。齐田既起,舜何人哉?作陈杞世家第六。 收殷余民,叔封始邑,申以商乱,酒材是告,及朔之生,卫顷不寧;〔一〕南子恶蒯聵,子父易名。周德卑微,战国既彊,卫以小弱,角独后亡。喜彼康誥,作卫世家第七。
〔一〕索隱卫顷公也。 嗟箕子乎!嗟箕子乎!正言不用,乃反为奴。武庚既死,周封微子。襄公伤於泓,〔一〕君子孰称。景公谦德,荧惑退行。剔成暴虐,〔二〕宋乃灭亡。喜微子问太师,作宋世家第八。
〔一〕正义泓,水名。公羊传云:「宋与楚人期战於泓之阳,宋师大败,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礼,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
〔二〕集解徐广曰:「一云「偃」,宋剔成君生偃。」索隱上音
〔二〕集解应劭曰:「封为程国伯,休甫,字也。」索隱案:重司天而黎司地,是代序天地也。据左氏,重是少昊之子,黎乃顓頊之胤,二氏二正,所出各別,而史迁意欲合二氏为一,故总云「在周,程伯休甫其后」,非也。然(后)案〔后〕彪之序及干宝皆云司马氏,黎之后是也。今总称伯休甫是重黎之后者,凡言地即举天,称黎则兼重,自是相对之文,其实二官亦通职。然休甫则黎之后也,亦是太史公欲以史为己任,言先代天官,所以兼称重耳。正义括地志云:「安陵故城在雍州咸阳东二十一里,周之程邑也。」
〔三〕正义司马彪序云:「南正黎,后世为司马氏。」
〔四〕索隱案:司马,夏官卿,不掌国史,自是先代兼为史。卫宏云「司马氏,周史佚之后」,不知何据。
〔五〕集解张晏曰:「周惠王、襄王有子穨、叔带之难,故司马氏奔晋。」
〔六〕索隱案左氏,隨会自晋奔秦,后乃奔魏,自魏还晋,故汉书云会奔秦魏也。
〔七〕索隱古梁国也,秦灭之,改曰少梁,后名夏阳。正义案春秋,隨会奔秦,其后自秦入魏而还晋也。隨会为晋中军將。少梁,古梁国也,嬴姓,在同州韩城县南二十二里,是时属晋。
自司马氏去周適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一〕在赵者,〔二〕以传剑论显,〔三〕蒯聵〔四〕其后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爭论,於是惠王使错將伐蜀,遂拔,因而守之。〔五〕错孙靳,〔六〕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七〕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八〕葬於华池。〔九〕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蒯聵玄孙卬〔一0〕为武信君將〔一一〕而徇朝歌。诸侯之相王,王卬於殷。〔一二〕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內郡。昌生无泽,〔一三〕无泽为汉巿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一四〕喜生谈,谈为太史公。〔一五〕
〔一〕集解徐广曰:「名喜也。」
〔二〕索隱案:何法盛晋书及司马氏系本名凯。正义何法盛晋书及晋譙王司马无忌司马氏系本皆云名凯。
〔三〕集解服虔曰:「世善传剑也。」苏林曰:「传手搏论而释之。」晋灼曰:「史记吴起赞曰「非信仁廉勇,不能传剑论兵书」也。」索隱服虔云:「代善剑也。」按:解所以称传也。苏林云传作「搏」,言手搏论而释之,所以知名也。
〔四〕正义五怪反。如淳云:「刺客传之蒯聵也。」 〔五〕集解苏林曰:「守,郡守也。」
〔六〕集解徐广曰:「一作「蘄」。」索隱上音七各反,下音纪衅反。汉书作「蘄」。 〔七〕集解文颖曰:「赵孝成时。」
〔八〕索隱下音尤。李奇曰「地名,在咸阳西」。按三秦记,其地后改为李里者也。
〔九〕集解晋灼曰:「地名,在鄠县。」索隱晋灼云在鄠县,非也。案司马迁碑在夏阳西北四里。正义括地志云:「华池在同州韩城县西南七十里,在夏阳故城西北四里。」 〔一0〕索隱案:晋譙国司马无忌作司马氏系本,云蒯聵生昭豫,昭豫生宪,宪生卬。
〔一一〕集解徐广曰:「张耳传云武臣自号武信君。」索隱案汉书,武臣号武信君。
〔一二〕索隱汉书云项羽封卬为殷王。
〔一三〕索隱汉书作「毋择」,並音亦也。
〔一四〕集解苏林曰:「长安北门也。」瓚曰:「长安城无高门。」索隱案:苏说非也。案迁碑,在夏阳西北,去华池三里。正义括地志云:「高门原俗名马门原,在同州韩城县西南十八里。汉司马迁墓在韩城县南二十二里。夏阳县故城东南有司马迁冢,在高门原上也。」
〔一五〕集解如淳曰:「汉仪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迁死后,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瓚曰:「百官表无太史公。茂陵中书司马谈以太史丞为太史令。」索隱案茂陵书,谈以太史丞为太史令,则「公」者,迁所著书尊其父云「公」也。然称「太史公」皆迁称述其父所作,其实亦迁之词,而如淳引卫宏仪注称「位在丞相上」,谬矣。案百官表又无其官。且修史之官,国家別有著撰,则令郡县所上图书皆先上之,而后人不晓,误以为在丞相上耳。正义虞喜志林云:「古者主天官者皆上公,自周至汉,其职转卑,然朝会坐位犹居公上。尊天之道,其官属仍以旧名尊而称也。」案:下文「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又云「卒三岁而迁为太史公」,又云「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又云「汝復为太史,则续吾祖矣」,观此文,虞喜说为长。乃书谈及迁为「太史公」者,皆迁自书之。汉旧仪云「太史公秩二千石,卒史皆秩二百石」。然瓚及韦昭、桓谭之说皆非也。以桓谭之说释在武本纪也。
太史公学天官於唐都,〔一〕受易於杨何,〔二〕习道论於黄子。〔三〕太史公仕於建元元封之闲,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四〕乃论六家之要指曰:
〔一〕正义天官书云「星则唐都」也。
〔二〕集解徐广曰:「菑川人。」
〔三〕集解徐广曰:「儒林传曰黄生,好黄老之术。」 〔四〕正义布內反。顏云:「悖,惑也。各习师书,惑於所见也。」
易大传:〔一〕「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二〕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三〕而眾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四〕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別,不可易也。墨者〔五〕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六〕然其彊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七〕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八〕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於大道之要,去健羡,〔九〕絀聪明,〔一0〕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一〕集解张晏曰:「谓易系辞。」正义张晏云「谓易系辞」。案:下二句是系辞文也。 〔二〕索隱案:六家同归於正,然所从之道殊涂,学或有传习省察,或有不省者耳。 〔三〕集解徐广曰:「一作「详」。」駰案:李奇曰「月令星官,是其枝叶也」。索隱案:汉书作「大详」,言我观阴阳之术大详。而今此作「祥」,於义为疏也。正义顾野王云:「祥,善也,吉凶之先见也。」
〔四〕正义言拘束於日时,令人有所忌畏也。
〔五〕正义韦云:「墨翟之术也,尚俭,后有隨巢子传其术也。」
〔六〕索隱遍音遍。遍循,言难尽用也。 〔七〕索隱案:名家流出於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必也正名乎」。案:名家知礼亦异数,是俭也;受命不受辞,或失其真也。 〔八〕索隱赡音巿艳反。汉书作「澹」,古今字异也。
〔九〕集解如淳曰:「「知雄守雌」,是去健也。「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去羡也。」
〔一0〕索隱如淳曰:「「不尚贤」,「绝圣弃智」也。」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一〕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一〕集解张晏曰:「八位,八卦位也。十二度,十二次也。二十四节,就中气也。各有禁忌,谓日月也。」
夫儒者以六蓺为法。六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別,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一〕土阶三等,茅茨不翦,〔二〕采椽不刮。〔三〕食土簋,〔四〕啜土刑〔五〕,糲粱之食,〔六〕藜霍之羹。〔七〕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八〕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別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彊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长弗能废也。
〔一〕索隱案:自此已下韩子之文,故称「曰」。
〔二〕正义屋盖曰茨,以茅覆屋。
〔三〕索隱韦昭云:「采椽,櫟榱也。」正义採取为椽,不刮削也。 〔四〕集解徐广曰:「一作「塯」。」駰案:服虔曰「土簋,用土作此器」。
〔五〕正义顏云:「簋,所以盛饭也。刑,所以盛羹也。土谓烧土为之,即瓦器也。」
〔六〕集解张晏曰:「一斛粟,七米,为糲。」瓚曰:「五斗粟,三斗米,为糲。音剌。」韦昭曰:「糲,也。」索隱服虔云:「糲,麤米也。」三仓云:「粱,好粟。」正义糲,麤米也,脱粟也。粱,粟也。谓食脱粟之麤饭也。
〔七〕正义藜,似藿而表赤。藿,豆叶也。
〔八〕正义以桐木为棺,厚三寸也。
法家不別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於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一〕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踰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一〕索隱案:礼,亲亲父为首,尊尊君为首也。
名家苛察缴绕,〔一〕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於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二〕此不可不察也。
〔一〕集解服虔曰:「缴音近叫呼,谓烦也。」如淳曰:「缴绕犹缠绕,不通大体也。」 〔二〕集解晋灼曰:「引名责实,参错交互,明知事情。」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一〕其实易行,〔二〕其辞难知。〔三〕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四〕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五〕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六〕有度无度,因物与合。〔七〕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八〕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九〕群臣並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一0〕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一一〕光燿天下,復反无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復生,离者不可復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一二〕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一〕正义无为者,守清净也。无不为者,生育万物也。
〔二〕正义各守其分,故易行也。
〔三〕正义幽深微妙,故难知也。
〔四〕正义任自然也。
〔五〕集解韦昭曰:「因物为制。」 〔六〕正义因时之物,成法为业。
〔七〕正义因其万物之形成度与合也。
〔八〕索隱「故曰圣人不朽」至「因者君之纲」,此出鬼谷子,迁引之以成其章,故称「故曰」也。正义言圣人教跡不朽灭者,顺时变化。 〔九〕正义言因百姓之心以教,唯执其纲而已。
〔一0〕集解徐广曰:「音款,空也。」駰案:李奇曰「声別名也」。索隱窾音款。汉书作「款」。款,空也。故申子云「款言无成」是也。声者,名也。以言实不称名,则谓之空,空有声也。
〔一一〕正义上胡本反。混混者,元气(神者)之貌也。 〔一二〕集解韦昭曰:「声气者,神也。枝体者,形也。」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一〕耕牧河山之阳。〔二〕年十岁则诵古文。〔三〕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四〕闚九疑,〔五〕浮於沅、湘;〔六〕北涉汶、泗,〔七〕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嶧;厄困鄱、薛、〔八〕彭城,过梁、楚以归。於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九〕 〔一〕集解徐广曰:「在冯翊夏阳县。」駰案:苏林曰「禹所凿龙门也」。正义括地志云:「龙门在同州韩城县北五十里。其山更黄河,夏禹所凿者也。龙门山在夏阳县,迁即汉夏阳县人也,至唐改曰韩城县。」
〔二〕正义河之北,山之南也。案:在龙门山南也。
〔三〕索隱案:迁及事伏生,是学诵古文尚书。刘氏以为左传、国语、系本等书,是亦名古文也。
〔四〕集解张晏曰:「禹巡狩至会稽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闲云禹入此穴。」索隱越绝书云:「禹上茅山大会计,更名曰会稽。」张勃吴录云:「本名苗山,一名覆釜,禹会诸侯计功,改曰会稽。上有孔,号曰禹穴也。」正义括地志云:「石箐山一名玉笥山,又名宛委山,即会稽山一峰也,在会稽县东南十八里。吴越春秋云「禹案黄帝中经九山,东南天柱,号曰宛委,赤帝左闕之填,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瑑其文。禹乃东巡,登衡山,血白马以祭。禹乃登山,仰天而笑,忽然而臥,梦见绣衣男子自称玄夷仓水使者,却倚覆釜之山,东顾谓禹曰:「欲得我山神书者,齐於黄帝之岳,岩(岩)〔岳〕之下,三月季庚,登山发石。」禹乃登宛委之山,发石,乃得金简玉字,以水泉之脉。山中又有一穴,深不见底,谓之禹穴」。史迁云「上会稽,探禹穴」,即此穴也。」
〔五〕索隱山海经云:「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泉,在营道南,其山九峰皆相似,故曰九疑。」张晏云:「九疑舜葬,故窥之。」寻上探禹穴,盖以先圣所葬处有古册文,故探窥之,亦搜採远矣。正义九疑山在道州。
〔六〕正义沅水出朗州。湘水出道州北,东北入海。
〔七〕正义两水出兗州东北而南歷鲁。
〔八〕集解徐广曰:「嶧音亦,县名,有山也。鄱音皮。邹、鄱、薛三县属鲁。」索隱鄱本音蕃,今音皮。案:田鲁记云「灵帝末,有汝南陈子游为鲁相。子游,太尉陈蕃子也,国人讳而改焉」。若如其说,则「蕃」改「鄱」,鄱皮声相近,后渐讹耳。然地理志鲁国蕃县,应劭曰邾国也,音皮。正义邹,县名。嶧,山名。嶧山在邹县北二十二里,地近曲阜,於此行乡射之礼。括地志云:「徐州滕县,汉蕃县,音翻。汉末陈蕃子逸为鲁相,改音皮。田鲁记曰「灵帝末,汝南陈子斿为鲁相,陈蕃子也,国人为讳而改焉」。」
〔九〕集解徐广曰:「元鼎六年,平西南夷,以为五郡。其明年,元封元年是也。」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周南,〔一〕不得与从事,〔二〕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適使反,见父於河洛之闲。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於予乎?汝復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脩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三〕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內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闕。」
〔一〕集解徐广曰:「挚虞曰古之周南,今之洛阳。」索隱张晏云:「自陕已东,皆周南之地也。」
〔二〕正义与音预。
〔三〕集解駰案:年表鲁哀公十四年获麟,至汉元封元年三百七十一年。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一〕紬史记〔二〕石室金匱之书。〔三〕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四〕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於明堂,诸神受纪。〔五〕 〔一〕索隱博物志:「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二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
〔二〕集解徐广曰:「紬音抽。」索隱如淳云:「抽彻旧书故事而次述之。」徐广音抽。小顏云:「紬谓缀集之也。」
〔三〕索隱案:石室、金匱皆国家藏书之处。
〔四〕集解李奇曰:「迁为太史后五年,適当於武帝太初元年,此时述史记。」正义案:迁年四十二岁。 〔五〕集解徐广曰:「封禪序曰「封禪则万灵罔不禋祀」。」駰案:韦昭曰「告於百神,与天下更始,著纪於是」。索隱虞喜志林云:「改历於明堂,班之於诸侯。诸侯群神之主,故曰「诸神受纪」。」孟康云:「句芒、祝融之属皆受瑞纪。」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於今五百岁,〔二〕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三〕
〔一〕索隱先人谓先代贤人也。正义太史公,司马迁也。先人,司马谈也。
〔二〕索隱按:孟子称尧舜至汤五百余岁,汤至文王五百余岁,文王至孔子五百余岁。按:太史公略取於孟子,而杨雄、孙盛深所不然,所谓多见不知量也。以为淳气育才,岂有常数,五百之期,何异瞬息。是以上皇相次,或有万龄为闲,而唐尧、舜、禹比肩並列。降及周室,圣贤盈朝;孔子之没,千载莫嗣,安在於千年五百乎?具述作者,盖记注之志耳,岂圣人之伦哉。
〔三〕索隱让,汉书作「攘」。晋灼云:「此古「让」字,言己当述先人之业,何敢自嫌值五百岁而让也。」
上大夫壶遂〔一〕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二〕「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三〕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討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四〕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五〕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別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六〕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於变;礼经纪人伦,故长於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於政;诗记山川谿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於风;乐乐所以立,故长於和;春秋辩是非,故长於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八〕故易曰「失之豪釐,差以千里」。〔九〕故曰「臣弒君,子弒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於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弒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一0〕被之空言而不敢辞。〔一一〕夫不通礼义之旨,至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一二〕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一〕索隱案:遂为詹事,秩二千石,故为上大夫也。
〔二〕集解服虔曰:「仲舒也。」
〔三〕索隱案:是非谓褒贬诸侯之得失也。
〔四〕索隱案:孔子之言见春秋纬,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空言谓褒贬是非也。空立此文,而乱臣贼\子惧也。
〔五〕索隱案:孔子言我徒欲立空言,设褒贬,则不如附见於当时所因之事。人臣有僭侈篡逆,因就此笔削以褒贬,深切著明而书之,以为將来之诫者也。 〔六〕索隱公羊传曰「善善及其子孙,恶恶止其身」也。
〔七〕集解张晏曰:「春秋万八千字,当言「减」,而云「成数」,字误也。」駰谓太史公此辞是述董生之言。董仲舒自治公羊春秋,公羊经传凡有四万四千余字,故云「文成数万」也。不得如张议,但论经万八千字,便谓之误。索隱案:张晏曰「春秋万八千字,此云「文成数万」,字误也」。裴駰以迁述仲舒所论公羊经传,凡四万四千,故云「数万」,又非也。小顏云「史迁岂以公羊传为春秋乎」?又春秋经一万八千,亦足称数万,非字之误也。
〔八〕索隱案:弒君亡国及奔走者,皆是失仁义之道本耳。已者,语终之辞也。
〔九〕集解徐广曰:「一云「差以毫釐」,一云「繆以千里」。」駰案:今易无此语,易纬有之。
〔一0〕正义其心实善,为之不知义理,则陷於罪咎。
〔一一〕集解张晏曰:「赵盾不知討贼\,而不敢辞其罪也。」
〔一二〕正义顏云:「为臣下所干犯也。一云违犯礼义。」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一〕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二〕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三〕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墮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於春秋,谬矣。」
〔一〕集解晋灼曰:「唯唯,谦应也。否否,不通者也。」
〔二〕集解如淳曰:「受天命清和之气。」正义於音乌。顏云:「於,叹辞也。穆,美也。言天子有美德而教化清也。」
〔三〕集解应劭曰:「款,叩也。皆叩塞门来服从也。」如淳曰:「款,宽也。请除守塞者,自保不为寇害。」正义重译,更译其言也。 於是论次其文。七年〔一〕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二〕幽於縲紲。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隱约者,〔三〕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四〕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臏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五〕;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於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六〕自黄帝始。 〔一〕集解徐广曰:「天汉三年。」正义案:从太初元年至天汉三年,乃七年也。 〔二〕正义太史公举李陵,李陵降也。
〔三〕索隱案:谓其意隱微而言约也。正义诗、书隱微而约省者,迁深惟欲依其隱约而成其志意也。
〔四〕集解徐广曰:「在汤阴。」
〔五〕正义即吕氏春秋也。
〔六〕集解张晏曰:「武帝获麟,迁以为述事之端。上纪黄帝,下至麟止,犹春秋止於获麟也。」索隱服虔云:「武帝至雍获白麟,而铸金作麟足形,故云「麟止」。迁作史记止於此,犹春秋终於获麟然也。」史记以黄帝为首,而云「述陶唐者」,案五帝本纪赞云「五帝尚矣,然尚书载尧以来。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故述黄帝为本纪之首,而以尚书雅正,故称「起於陶唐」。
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一〕各成法度;唐尧逊位,虞舜不台;〔二〕厥美帝功,万世载之。作五帝本纪〔三〕第一。
〔一〕集解徐广曰:「顓頊,帝嚳,尧,舜。」
〔二〕索隱台音怡。悦也。或音胎,非也。 〔三〕索隱应劭云:「有本则纪,有家则代,有年则表,有名则传。」 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夏桀淫骄,乃放鸣条。作夏本纪第二。 维契〔一〕作商,爰及成汤;太甲居桐,德盛阿衡;武丁得说,乃称高宗;帝辛湛湎,诸侯不享。作殷本纪第三。 〔一〕正义音薛也。
维弃作稷,德盛西伯;武王牧野,实抚天下;幽厉昏乱,既丧酆镐;陵迟至赧;洛邑不祀。作周本纪第四。
维秦之先,伯翳佐禹;穆公思义,悼豪之旅;〔一〕以人为殉,诗歌黄鸟;昭襄业帝。作秦本纪第五。
〔一〕索隱案:豪即「崤」之异音。旅,师旅也。正义穆公封崤山军旅之尸。
始皇既立,并兼六国,销锋铸鐻,〔一〕维偃干革,尊号称帝,矜武任力;二世受运\,子婴降虏。作始皇本纪第六。
〔一〕集解徐广曰:「严安上书,销其兵铸以为鍾鐻也。」索隱下音巨。鐻,钟也。 秦失其道,豪桀並扰;项梁业之,子羽接之;杀庆救赵,〔一〕诸侯立之;诛婴背怀,天下非之。作项羽本纪第七。
〔一〕集解徐广曰:「宋义为上將,号庆子冠军。」
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寧,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第八。 惠之早霣,〔一〕诸吕不台;〔二〕崇彊禄、产,诸侯谋\之;杀隱幽友,〔三〕大臣洞疑,〔四〕遂及宗祸。作吕太后本纪第九。
〔一〕正义音殞。
〔二〕集解徐广曰:「无台辅之德也。一曰怡,懌也,不为百姓所说。」索隱徐广音胎,非也。案:一音怡,此赞本韵,则怡懌为是。
〔三〕集解徐广曰:「赵隱王如意,赵幽王友。」
〔四〕索隱案:洞是洞达为义,言所共疑也。
汉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蠲除肉刑,开通关梁,广恩博施,厥称太宗。作孝文本纪第十。
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作孝景本纪第十一。
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脩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纪第十二。
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於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幽厉之后,周室衰微,诸侯专政,春秋有所不纪;而谱牒经略,五霸更盛衰,欲睹周世相先后之意,作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春秋之后,陪臣秉政,彊国相王;以至于秦,卒并诸夏,灭封地,擅其号。作六国年表第三。
秦既暴虐,楚人发难,项氏遂乱,汉乃扶义征伐;八年之闲,天下三嬗,事繁变眾,故详著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汉兴已来,至于太初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明,有司靡踵,彊弱之原云以世。〔一〕作汉兴已来诸侯年表第五。
〔一〕集解徐广曰:「一作「云已」也。(天)汉序〔传〕曰:「敞、义依霍,庶几云已」。」索隱案:踵谓继也。「以」字当作「已」,「世」当作「也」,並误耳。云,已,也,皆语助之辞也。正义言汉兴已来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能明其嗣,有司无所踵继其后,乃云彊弱之原云以世相代,(相)不能有所录纪也。
维高祖元功,辅臣股肱,剖符而爵,泽流苗裔,忘其昭穆,或杀身陨国。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惠景之闲,维申功臣宗属爵邑,作惠景闲侯者年表第七。
北討彊胡,南诛劲越,征伐夷蛮,武功爰列。作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诸侯既彊,七国为从,子弟眾多,无爵封邑,推恩行义,其埶销弱,德归京师。作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国有贤相良將,民之师表也。维见汉兴以来將相名臣年表,贤者记其治,不贤者彰其事。作汉兴以来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维三代之礼,所损益各殊务,然要以近性情,通王道,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作礼书第一。 乐者,所以移风易俗也。自雅颂声兴,则已好郑卫之音,郑卫之音所从来久矣。人情之所感,远俗则怀。〔一〕比乐书以述来古〔二〕,作乐书第二。
〔一〕集解徐广曰:「乐者所以感和人情。人情既感,则远方殊俗莫不怀柔向化也。」
〔二〕索隱案:来古即古来也。言比乐书以述自古已来乐之兴衰也。
非兵不彊,〔一〕非德不昌,黄帝、汤、武以兴,〔二〕桀、紂、二世以崩,可不慎歟?司马法所从来尚矣,〔三〕太公、孙、吴、王子〔四〕能绍而明之,切近世,极人变。作律书第三。
〔一〕索隱案:此律书之赞而云「非兵不强」者,则此「律书」既「兵书」也。古者师出以律,则凡出军皆听律声,故云「闻声效胜负,望敌知吉凶」也。
〔二〕索隱黄帝有版泉之师,汤、武有鸣条、牧野之战而克桀、紂。
〔三〕正义古者师出以律,凡军出皆吹律听声。律书云「六律为万事根本,其於兵械尤所重。望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故云「司马兵法所从来尚矣」乎? 〔四〕集解徐广曰:「王子成甫。」
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更相治,闲不容翲忽。〔一〕五家之文怫异,〔二〕维太初之元论。作历书第四。〔三〕
〔一〕索隱案:忽者,总文之微也。翲者,轻也。言律历穷阴阳之妙,其闲不容丝忽也。言「翲」,恐衍字耳。正义翲,匹遥反,今音匹沼反。字当作「秒」。秒,禾芒表也。忽,一蚕口出丝也。言律历相治之闲,不容比微细之物也。
〔二〕索隱怫音悖,一音扶物反。怫亦悖也。言金木水火土五家之文,各相悖异不同也。正义五家谓黄帝、顓頊、夏、殷、周之历,其文相戾,乖异不同,维太初之元论历律为是,故历书自太初之元论之也。
〔三〕集解徐广曰:「论,一作「编」。」 星气之书,多杂禨祥,不经;推其文,考其应,不殊。比集论其行事,验于轨度以次,作天官书第五。 受命而王,封禪之符罕〔一〕用,用则万灵罔不禋祀。追本诸神名山大川礼,作封禪书第六。
〔一〕集解徐广曰:「一云「答应」。」
维禹浚川,九州攸寧;爰及宣防,决瀆通沟。作河渠书第七。
维幣之行,〔一〕以通农商;其极则玩巧,〔二〕并兼兹殖,爭於机利,去本趋末。作平准书以观事变,第八。
〔一〕索隱维獘之行。上獘音「幣帛」之「幣」,钱也。
〔二〕索隱杬巧,上五官反;下苦孝反。
太伯避歷,江蛮是適;文武攸兴,古公王跡。闔庐弒僚,宾服荆楚;夫差克齐,子胥鴟夷;信嚭亲越,吴国既灭。嘉伯之让,作吴世家第一。
申、吕肖矣,〔一〕尚父侧微,卒归西伯,文武是师;功冠群公,繆权于幽;〔二〕番番黄发,〔三〕爰饗营丘。不背柯盟,桓公以昌,九合诸侯,霸功显彰。田闞爭宠,姜姓解亡。〔四〕嘉父之谋\,作齐太公世家第二。
〔一〕集解徐广曰:「肖音痟。痟犹衰微。」索隱案:徐广注肖音痟,痟犹衰微,其音训不可知从出也。今案:肖谓微弱而省少,所谓「申吕虽衰」也。正义肖音痟。吕尚之祖封於申。申、吕后痟微,故尚父微贱也。 〔二〕集解徐广曰:「繆,错也,犹云缠结也。权智潜谋\,幽昧不显,所谓太公阴谋\。」索隱案:繆谓绸繆也,音亡又反。又谓太公绸繆,为权谋\於幽昧不明著,谓太公之阴谋\也。正繆音武彪反。言吕尚绸繆於幽权之策,谓六韜、三略、阴符、七术之属也。
〔三〕集解番音婆。毛萇云「番番,威勇武貌」也。案:黄发,言老人发白而更黄也。 〔四〕集解徐广曰:「闞,一云「监」。解,一作「迁」。」
依之违之,周公绥之;愤发文德,天下和之;辅翼成王,诸侯宗周。隱桓之际,是独何哉?三桓爭彊,鲁乃不昌。嘉旦金縢,作周公世家第三。
武王克紂,天下未协而崩。成王既幼,管蔡疑之,淮夷叛之,於是召公率德,安集王室,以寧东土。燕(易)〔噲〕之禪,〔一〕乃成祸乱。嘉甘棠之诗,作燕世家第四。 〔一〕索隱谓王噲禪其相子之,后卒危乱也。
管蔡相武庚,將寧旧商;及旦摄政,二叔不饗;杀鲜放度,〔一〕周公为盟;大任十子,〔二〕周以宗彊。嘉仲悔过,〔三〕作管蔡世家第五。
〔一〕索隱案:系家云管叔名鲜,蔡叔名度,霍叔名处也。 〔二〕索隱太任,文王妃。十子,伯邑考、武王、管、蔡、霍、鲁、卫、毛、聃、曹是也。 〔三〕正义蔡叔度之子蔡仲也。
王后不绝,舜禹是说;维德休明,苗裔蒙烈。百世享祀,爰周陈杞,楚实灭之。齐田既起,舜何人哉?作陈杞世家第六。 收殷余民,叔封始邑,申以商乱,酒材是告,及朔之生,卫顷不寧;〔一〕南子恶蒯聵,子父易名。周德卑微,战国既彊,卫以小弱,角独后亡。喜彼康誥,作卫世家第七。
〔一〕索隱卫顷公也。 嗟箕子乎!嗟箕子乎!正言不用,乃反为奴。武庚既死,周封微子。襄公伤於泓,〔一〕君子孰称。景公谦德,荧惑退行。剔成暴虐,〔二〕宋乃灭亡。喜微子问太师,作宋世家第八。
〔一〕正义泓,水名。公羊传云:「宋与楚人期战於泓之阳,宋师大败,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礼,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
〔二〕集解徐广曰:「一云「偃」,宋剔成君生偃。」索隱上音
-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