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

矛与盾朗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矛与盾》韩非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
1、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誉:赞誉,夸耀。
4、曰:说,讲。
5、吾:我。
6、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
7、或:有人。
8、以:使用;用。
9、子:您,对人的尊称。
10、何如:怎么样。
11、应:回答。
12、利:锋利,锐利。
13、其:助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14、弗能:不能。
15、之:的。
16、鬻(yù):卖.
17、者:...的人
18、莫:没有什么
19、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

《矛与盾》的诗词大意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称赞他说:“我盾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穿它。
”又称赞他的矛说:“我的矛的利益,在万物没有不穿的。
”或者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个人不能回答的。
那些不能被刺穿的盾和没有不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矛与盾》的网友点评

相关诗词推荐

宋代:邵雍
自是尧夫不善琴,非关天下少知音。
老年难做少年事,年少不知年老心。
将养精神便静坐,调停意思喜清吟。
如何医药不寻访,近日衰躯有病侵。
唐代:李白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唐代:崔橹
无情柔态任春催,似不胜风倚古台。
多少去年今日恨,御沟颜色洞庭来。
宋代:寇准
梦觉偶晨起,南轩还独过。
晓光生远树,露气冷疏荷。
窗白游尘少,风清静兴多。
遥知江郡守,幽趣在烟波。
宋代:李石
望崖相送欲凌虚,未拟边州作陋居。
法令牛毛纷可笑,使君马尾自能书。
白云度岭愁方寸,黄瘴埋沙费扫除。
列戟横琴果何择,一窗秋月竹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