饧的词语大全
带饧字的常见词语有:贼饧奴、白饧、膏饧、咬牙饧、眼饧、眼饧耳热、杏饧、餦饧、粥饧、饴饧、饧粥、饧枝、饧糟、饧缓带、饧糖、饧蜜、饧箫、饧桃、饧眼、饧饼、饧涩、沙饧、乳饧、雀饧、木饧、麦饧、卖饧天、爵饧、胶饧、胶牙饧、花饧、琥珀饧、蜂饧、戴帽饧、春饧、稠饧、还可以查询饧字组词的意思解释、拼音读音、词语出处等信息。
饧字相关信息
含有饧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 | 解释 |
---|---|
饧粥 | 饧粥 饧,麦芽糖稀。自古寒食节有食粥的风俗,唐宋以后,人们喜在杏仁粥内浇以糖稀,杏仁饧粥乃成为一种普遍的节令食品。 |
饧糟 | 做麦芽糖剩下的渣子。 |
饧桃 | 饧桃 饧桃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xíng táo,意思是甜桃。 |
饧箫 | 饧箫 xíng xiāo 饧箫(饧箫) 卖饴糖人所吹的箫。语本《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 郑玄 笺:“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也。” 孔颖达 疏:“其时卖饧之人吹箫以自表也。” 宋 汤恢 《倦寻芳》词:“饧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 清 龚自珍 《冬月小病寄家书作》诗:“饧箫咽穷卷,沉沉止复吹。” |
琥珀饧 | 琥珀饧 琥珀饧,读音为hǔ pò xíng,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糖饴名。 |
粥饧 | 粥饧 甜粥;糖粥 旧俗寒食日以火粳米或大麦煮粥,研杏仁为酪,以饧沃之,谓之寒食粥。见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卷二。 宋 苏轼 《赵德麟饯饮湖上舟中对月》诗:“新火发茶乳,温风散粥饧。” |
膏饧 | 膏饧 gāo xíng 膏饧(膏饧) 饴糖。《后汉书·樊鯈传》:“又 野王 岁献甘醪、膏饧,每辄扰人,吏以为利。 鯈 并欲奏罢之。” |
贼饧奴 | 詈词。粘粘乎乎的奴才。 |
卖饧天 | 卖饧天 卖饧天是汉语词汇,读音màixíngtiān,意思是指春日艳阳天。 |
胶牙饧 | 胶牙饧 胶牙饧出自南宋·周密《武林旧事》的饴糖。 |
饧蜜 | 饧蜜 蜜糖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枳椇子,一名木饧,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甘如饧蜜也。” |
眼饧 | 眼饧 眼饧,读音yǎn xíng,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形容眼似蜜糖般地黏涩。 |
饴饧 | 饴饧 《急就篇》卷二:“枣杏瓜棣饊饴饧。” 颜师古 注:“渜弱者为饴……厚强者为饧。” |
乳饧 | 乳饧 乳饧,读音是rǔ tánɡ,汉语词语,释义是乳酪制成的糖。 |
戴帽饧 | 戴帽饧 戴帽饧,是汉语词汇,读音为dài mào tánɡ,释义是虽戴帽像个人,但柔软如饴糖。比喻软弱无能。 |
蜂饧 | 1.蜜糖。 |
胶饧 | 胶饧 胶饧,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稠厚的饴糖。 |
饧眼 | 饧眼 饧眼(饧眼) 目光凝滞、蒙胧,半睁半闭的样子。《西游记》第二三回:“只见那妇人出厅迎接。 八戒 饧眼偷看。” |
麦饧 | 饴糖。 |
爵饧 | 爵饧 爵饧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ué xíng,是指凝聚在植物枝叶上的一种露珠。 |
饧缓带 | 饧缓带 xíng huǎn dài 饧缓带(饧缓带) 以饴糖舒展成的带状物。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钱龙宴》:“又各令作饧缓带,以一丸饧舒之,可长三尺者,赏金菱角,不能者罚酒。” |
花饧 | 1.花糖。用麦芽糖做的一种花式糖果。 |
白饧 | 白饧 米或杂粮加麦芽谷芽熬成的一种糖 bái xíng 白饧 用米或杂粮加麦芽或谷芽熬成的一种糖。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饧哺》:“煮白饧法:用白芽散糵佳;其成饼者,则不中用。用不渝釜,渝则饧黑。” 明 张鼎思 《琅琊代醉编·白饧》:“昔在 金陵 ,有一任子为鲠所苦,累日不能饮食,忽见卖白饧者,因买食之,顿觉无恙。” |
杏饧 | 杏饧 xìng xíng 杏饧(杏饧) 甜杏粥。 明 高启 《寒食逢杜贤良饮》诗:“杨柳无烟江水长,邻家风雨杏饧香。”参见“ 杏粥 ”。 |
饧枝 | 饧枝 饧枝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íng zhī ,是指一种油煎食品。 |
木饧 | 木饧 木饧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ù xíng,指枳椇子的别名,出处 《苏氏演义》。 |
饧饼 | 饧饼 一种甜饼 晋 卢谌 《杂祭法》:“春祠用曼头、饧饼、髓饼、牢丸,夏秋冬亦如之。” |
沙饧 | 沙饧 沙饧,出自《七辩》,汉语词语。拼音:shā xíng |
咬牙饧 | 咬牙饧 咬牙饧即胶牙饧。中国节日食品,一种用麦芽或谷芽熬制而成,黏性很强的糖。古代中国人民常于元日食之。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唐 岁时节物,元日则有屠苏酒、五辛盘、咬牙饧。 |
眼饧耳热 | 眼饧耳热【解释】两眼半睁半闭,朦胧而视,双耳燥热。形容饮酒微醉时的感觉。【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至晚饭后,宝玉因吃了两杯酒,眼饧耳热之际,若往日则有袭人等大家喜笑有兴,今日却冷清清的一人对灯,好没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