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的词语大全
带诰字的常见词语有:诰志、训诰、辞诰、诏诰、九云诰、玺诰、紫诰、通诰、鸿诰、鸾诰、谟诰、命诰、庭诰、谆谆诰诫、周诰、制诰、知制诰、遗诰、演诰、言诰、雅诰、五诰、五花官诰、五花诰、文诰、往诰、誓诰、申诰、七诰、灵诰、金花诰、金诰、结诰、花诰、恒诰、典诰、官诰、纶诰、诰籍、诰箓、诰毖、诰谕、诰教、诰敕房、诰诫、诰命人、诰札出身、诰书、诰誓、诰戒、还可以查询诰字组词的意思解释、拼音读音、词语出处等信息。
诰字相关信息
含有诰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 | 解释 |
---|---|
诰勑 | 1.见"诰敕"。 |
知制诰 | 知制诰 官名。唐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者起草诏令,余仅备顾问。宋除翰林学士,他官加知制诰者亦起草诏令,称为外制,翰林学士虽皆起草诏令而亦带知制诰衔,称为内制。 |
诰箓 | 1.天帝的诏诰和符箓。 |
诰辞 | 诰辞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关于周代社会的商讨》:“《酒诰》是封 康叔 时, 周公 的诰辞,说话对象也不是农民。”参见“ 诰词 ”。 |
诰告 | 1.告诉。 |
封诰 | 封诰 封诰,主要指我国古代社会帝王对有功之官员及其先代和妻室授予封典的诰命。亦用于玄学当中,是紫微斗数星曜之一,“封诰”的人为人具有智慧,行事稳重。 |
五花诰 | 见“五花官诰 ”。 |
诰封 | 诰封 诰封就是诰命封赏。在明清之际,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时,皇帝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诰命,称诰封;六品以下授敕命,称敕封。 |
金花诰 | 金花诰 金花诰,典出《宋史》卷一百六十三〈职官志三·吏部〉。指古代以金花绫罗纸书制的赐爵封赠的诰书。 亦有指妇人诰 |
七诰 | 七诰 qī ɡào 1.南朝梁陶弘景撰《真诰》二十卷,分为《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七篇。后因以七诰泛称道教经典。 |
誓诰 | 誓诰 shì ɡào 1.誓和诰的并称。《尚书》中誓有《甘誓》﹑《泰誓》﹐诰有《汤诰》﹑《召诰》等。 |
谟诰 | 谟诰 【解释】:谟与诰。《尚书》文体名。 【示例】:《旧唐书·文苑传中·齐澣》:“论驳书诏,润色王言,皆以古义谟诰为准的,侍中 宋璟 ,中书侍郎 苏頲 并重之。” |
诰勅 | 诰勅 诰勅,gào chì,释义: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 |
诰语 | 诰语 gào yǔ ㄍㄠˋ ㄧㄩˇ 诰语(诰语) 古代君王告诫民众的文告。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一节:“《洛诰》上‘惟 周公 诞保 文 武 受命惟七年’,很明白地记载着,所以 周公 在各种诰语里面也是自己称王。” |
通诰 | 通诰 通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ōng gào ,是指普遍颁布的诰令。 |
垂诰 | 垂诰 垂诰(垂诰) 垂示告诫。 晋 葛洪:“恶者之事,可以戒俗者,愿闻垂诰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商 周 之世,则 仲虺 垂诰, 伊尹 敷训。”《北史·李彪传》:“祭无主则宗庙无所飨,冢嫡废则神器无所传。圣贤知其如此,故垂诰以为长世之法。” |
五花官诰 | 五花官诰 五花官诰,汉语拼音 wǔ huā guān gào ,指古代帝王封赠的诏书。 |
往诰 | 往诰 往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wǎng gào ,是指往昔的文告。 |
命诰 | 命诰 mìng gào 命诰(命诰) 皇帝的诏令。 清 方苞 《辨明堂位》:“谓 鲁 人自侈大,则宜先 周公 勋劳、法则以及山川、土田、附庸、 殷 民、 周 索、命诰、典册,而无一具焉。”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第二场:“他又希图的什么呢?想做国王?但要有朝廷的命诰才行啦。” |
诰毖 | 诰毖 诰毖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告诫。 |
诰籍 | 诰籍 诰籍是汉语词汇,读音是gào jí,意思指记录朝廷对官员封赠之事的簿籍。 |
演诰 | 演诰 演诰是汉语词汇,读音为yǎn gào,意思是起草诏令。 |
诰命 | 诰命 诰命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gào mìng,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 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 |
诰令 | 诰令 诰令,是汉语词汇,拼音是gào lìng,是指朝廷、君上发布的命令。 |
官诰 | 官诰 官诰,汉语词汇。 拼音:guān gào 释义:皇帝赐爵或授官的诏令。 |
典诰 | 典诰 典诰,汉语词汇, 拼音:diǎn gào 意为《尚书》中《尧典》、《汤诰》等篇的并称。亦泛指经书典籍。也指典章诏令一类文字,还可指草拟诏令的官职。 |
诰授 | 诰授 诰授,读音gào shòu,汉语词语,指朝廷用诰命授予封号。 |
庭诰 | 庭诰 庭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íng gào,泛指家教。 |
诰志 | 礼仪法令方面的著作。 |
玺诰 | 玺诰 xǐ gào 玺诰(玺诰) 诏令的一种。用以授官或加封。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是以每发玺诰,下纶言,申恻隐之渥恩,敍忧勤之至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