缯的词语大全

带缯字的常见词语有:捞缯、辟兵缯、缯絮、弋缯、缯缣、缯绣、画缯、缯采、缯锦、缯纩、绛缯、缯绡、缯绫、缯楮、缯帛、霞缯、缯缴、缯贩之士、缯纶、缯船、缯彩、缯繂、絮缯、笺缯、缯练、缯布、纸缯、瘗缯、香缯、文缯、缇缯、绨缯、饰缯、染缯、缦缯、练缯、纩缯、金缯、黄缯、姑缯、赶缯船、麤缯、粗缯、垂缯、采缯、彩缯、扳缯、还可以查询缯字组词的意思解释、拼音读音、词语出处等信息。

缯字相关信息

含有缯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解释
金缯 金缯 金缯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jīn zēng,意思指黄金和丝织品。泛指金银财物。
缯采 见"缯彩"。
缯绡 缯绡 zēng xiāo 缯绡(缯绡) 泛指绢帛之类。 宋 苏辙 《墨竹赋》:“今子研青松之煤,运脱兔之毫,睥睨墙堵,振洒缯绡,须臾而成。”
香缯 香缯 香缯,拼音是xiāng zēng ,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香绢。
缯帛 缯帛 缯帛,读音zēng bó,汉语词语,指丝绸的统称。
赶缯船 赶缯船 赶缯船,是一种中国大型的福船,可以用作战船、捕鱼和运送木材。因船底为防藤壶等海虫腐蚀而经常涂上白灰或白漆,所以又称“白底船”。其中大赶缯船船长36米多, 宽7米左右,24个船舱,可载重1500石。每船配水手、船工30余人,水兵80人。中赶缯船 长23米,宽6米,深2米,配水手、船工20多人,水兵60人。大、中赶缯船均是双桅、双舵 、双铁锚。
缯絮 缯絮 缯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ēng xù,是指缯帛丝绵。
缯彩 缯彩 缯彩是汉语词语,读音为zēng cǎi,亦作“ 缯采 ”,解释为 彩色缯帛。
辟兵缯 辟兵缯 古代端午节避邪饰物。端午节时系绕臂上的五彩丝线。谓可防避兵灾瘟疫,故名。
扳缯 见"扳罾"。
纩缯 纩缯 丝绵和缯帛 陈衍 《元诗纪事·滨州民歌》:“田野桑麻一倍增,昔无粗麻今纩缯。”
缯缴 缯缴 缯缴,出自《中华古今注·雁》,意思是即矰缴。
纸缯 纸缯 纸缯是汉语词语,解释为纸做的缯帛。丧祭所用。
彩缯 彩缯 彩缯,汉语词汇。 拼音:cǎi zēng 释义:彩色绢帛。
絮缯 絮缯 絮缯,汉语词语,拼音是xù zēng,释义是丝帛之类的总称。
绨缯 绨缯 绨缯(绨缯) 粗厚的丝织品。《汉书·王嘉传》:“初即位,易帷帐,去锦绣,乘舆席缘绨缯而已。”
缯纶 缯纶 缯纶读音是zēng lún,解释是射鸟的箭和钓丝。比喻危机或羁绊。
笺缯 笺缯 词语解释 笺缯(笺缯) 指书信。 南朝 陈 徐陵 《与李那书》:“脱惠笺缯,慰其翘想。”
缯锦 缯锦 zēng jǐn 缯锦(缯锦) 有彩色花纹之丝绸。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朱道士 ﹞忽见蟠蛇如堆缯锦,俄变为巨龟。”《旧唐书·崔宁传》:“会 旰 使至,卑辞厚礼,送缯锦数千匹。”
黄缯 黄缯 拼音:huáng zēng 注音: 黄色的绸子。《史记·项羽本纪》“ 纪信 乘黄屋车” 张守节 正义引 李斐 曰:“天子车以黄缯为盖里。”
缯繂 缯繂 缯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ēng lǜ,是犹缯缴。
画缯 画缯 画缯,汉语词语,意思是有图绘的丝织品。
捞缯 捞缯 旧时兵船的一种 《清史稿·兵志六》:“寻因各省战船,如快蟹、拖风、捞缯、八桨等船,仅能用於江湖港汊。”
缦缯 缦缯 缦缯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àn zēng,是指无花纹的丝织品。
缇缯 缇缯 缇缯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赤黄色的丝织品。。
缯布 缯布 zēng bù 缯布(缯布) 缯帛布疋。《韩诗外传》卷八:“非缯布五谷也,不可籴买而得也。”《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远夷乐德歌诗》曰:‘……多赐缯布,甘美酒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进封 恪 阳都侯 ……赐金一百斤、马二百匹、缯布各万匹。”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见 张说 之领 幽州 也,每岁入关,辄长辕挽辐车,辇 河间 蓟州 庸调缯布,驾轊连軏,坌入关门。”
文缯 文缯 文缯,读音wén zēng,汉语词语,指绣花或织成图案的绢帛。
姑缯 姑缯 姑缯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gū zēng,意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霞缯 霞缯 汉语词汇,意为美艳的丝织物。亦以形容群花。
缯船 缯船 大赶缯船船长36米多, 宽7米左右,24个船舱,可载重1500石。每船配水手、船工30余人,水兵80人。中赶缯船 长23米,宽6米,深2米,配水手、船工20多人,水兵60人。大、中赶缯船均是双桅、双舵 、双铁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