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的词语大全
带籍字的常见词语有:復籍、經籍纂詁、賑籍、無籍、阮籍淚、鄕籍、贓汚狼籍、術籍、別籍異財、聖籍、學籍簿、譜籍、詭籍、廩籍、遞籍、貢籍、黨籍、別籍、貴籍、載籍、著籍、多重國籍、郊籍、名聲籍甚、竈籍、戶籍登記、項籍、國籍法、祿籍、多國籍企業、簡籍、賦籍、謫籍、祕籍、腾籍、憲籍、門籍、譽籍、漢籍、編籍、錄籍、傳籍、外籍球員、憑籍、戎籍、再籍、囚籍、無籍人、博通經籍、遺籍、还可以查询籍字组词的意思解释、拼音读音、词语出处等信息。
籍字相关信息
含有籍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 | 解释 |
---|---|
荫籍 | 荫籍 荫籍,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因先辈功勋而得的官籍。 |
籙籍 | 箓籍 箓籍(箓籍) 指道教的秘文与仙人的名籍。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本命醮词》:“爰命真官,以司箓籍。五行休王,皆禀于神功;三命兴衰,悉宗于灵府。” |
過籍 | 过籍 guò jí 过籍(过籍) (1).超过规定的税额。 唐 卢禧 《对不受征判》:“农之制地,征不过籍,德将见优,赏莫为税。” 唐 姚齐梧 《对税千亩竹判》:“度田居民,因地制赋,出不过籍,汔可小康。” (2).错误的记载。 明 李东阳 《明故广西布政司副理问致仕叶公墓志铭》:“在官几九载,无公私过籍,以老乞归。” |
代籍 | 代籍 代籍是汉 吕太后 赐 代王 宫人的名册。 |
籍斂 | 籍敛 籍敛 读音:jilian 解释: 1,税收。《管子.山至数》:“古者轻赋税而肥籍敛,取下无顺于此者矣。” 2,搜刮。《荀子.王制》:“好用其籍敛矣而忘其本务,如是者灭亡。”(本务:指农业。) |
黄籍 | 黄籍 (南朝时正式户籍称号)晋代和南朝用黄纸书写的户籍总册。《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引《晋令》:“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又《南齐书·虞玩之传》:“建元二年诏朝臣曰:黄籍,民之大纪,国之治端,自顷氓俗巧伪,为日已久,至乃窃注爵位,盗易年月,增损三状,贸袭万端。或户存而文书已绝,或人在而反托死叛,停私而云隶役,身强而称六疾,编户齐家,少不如此。”南齐政府实行“检定黄籍”,搜括不应 |
贡籍 | 贡籍 贡籍,读音为ɡònɡ jí,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贡士名册;贡士行列。 |
傳籍 | 传籍 chuán jí 传籍 1.祖上传下来的图籍。指领土。《淮南子·泰族训》:“所谓有天下者非谓其履势位,受传籍,称尊号也。” |
薀籍 | 见“蕰藉 ”。 |
籍贯 | 籍贯 籍贯(the permanent place of residence of someones great-grandfather and paternal ancestors ),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贯一般从父,个别从母系的,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原籍地是原来的籍贯。 参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 |
籍戎 | 籍戎 jí róng ㄐㄧˊ ㄖㄨㄙˊ 籍戎 编入军籍。犹入伍。 明 李东阳 《明故赠通议大夫熊公合葬墓志铭》:“公祖 景贤 ,籍戎 衡州 。” |
稅籍 | 税籍 税籍是宋代田赋征收的册籍。宋代田赋征收册籍已渐完备。至道元年(公元995年)颁行两税版籍和税籍样式于天下。两税版籍是加盖印迹之后长久保存的征税清册,内载人口、土地、财产等项内容。税籍是依据两税版籍所造的当年赋税征收清册。由通判主管,记载户数、夏税、秋苗等项内容,送州核定,用州印。税籍有夏税籍,于正月登造; 有秋税籍,于四月一日登造。夏秋税籍必须在45天内登造完毕。税籍为田赋征收的依据。 |
黨籍碑 | 党籍碑 党籍碑:徐度文章 党籍碑:明代李贽散文 |
阮籍哭 | 见“阮籍悲 ”。 |
籍馆 | 籍馆 词语解释 犹抄家。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论子胥种蠡》:“﹝ 扬雄 ﹞以三谏不去鞭尸籍馆为 子胥 之罪,以不强谏 勾践 而栖之 会稽 为 种 蠡 之过。” |
无籍 | 无籍 无籍(无籍),(1).亦作“ 无藉 ”。(2).指无赖汉。 |
籍略 | 籍略 籍略 籍没和强取。《宋书·前废帝纪》:“诛剪无辜,籍略妇女。” |
籍帳 | 籍帐 籍帐,是汉语词汇,出自《新唐书·百官志三》,解释为谓登记户口、田地、赋税等的簿册。 |
冊籍 | 册籍 册籍的拼音是cè jí,注音是,意为名册。 |
錮籍 | 锢籍 锢籍,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谓废为庶人,居留原籍。 |
貢籍 | 贡籍 贡籍,读音为ɡònɡ jí,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贡士名册;贡士行列。 |
氓籍 | 氓籍 mánɡ jí 氓籍 民籍。《明史·黄福传》:“於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 |
籍籍無名 | 辞典解释籍籍无名jí jí wú míng 没有名气,不为他人所知。 如:「他只是个籍籍无名的小演员。」反义词名满天下 |
眞籍 | 真籍 谓真人或仙家的名册。 |
耕籍 | 见"耕藉"。 |
邦籍 | 邦籍 bāng jí 邦籍 犹国史。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以彼藩翰,董斯邦籍。” |
籍注 | 籍注 籍注:东晋 和 南朝 时将服官役者的姓名、年限载入用黄纸书写的户籍总册,谓之籍注。凡入黄籍者可免征役。《南齐书·张岱传》:“母年八十,籍注未满, 岱 便去官从实还养,有司以 岱 违制,将欲纠举。”《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 元起 在道久,粮食乏绝,或说之曰:‘ 蜀 土政慢,民多诈疾,若检 巴西 一郡籍注,因而罚之,所获必厚。’” 胡三省 注:“谓民多诈疾,注之於籍,以避征役。” |
資籍 | 资籍 zī jí ㄗㄧ ㄐㄧˊ 资籍 资格履历。《南史·张绪传》:“ 长沙王 晃 属选用 吴郡 闻人邕 为州议曹, 绪 以资籍不当,执不许。” 凭借;依靠。籍,通“ 藉 ”。 明 李开先 《豫作乡宾西野袁翁墓志铭》:“邑人多有倚兄弟官势成家者, 西野翁 峭挺,不少资籍,独以贾且兼农,展约为丰,广村田,置城第,众推为乡饮正宾,而尊高与乡大夫等。” |
土籍 | 土籍 土籍是一个词语,拼音:tǔ jí,是指世代久居的籍贯。 |
符籍 | 符籍 fú jí 符籍 符伍与名籍。《管子·七法》:“符籍不审,则奸民胜;刑法不审,则盗贼胜。” 唐 刘禹锡 《莫徭歌》:“ 莫徭 自生长,名字无符籍。”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又况天造草昧,壮士乌集,纪律未申,符籍未著,不以一身拊循士卒,共同安危,而欲人为尽力,虽乳儿知其不能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