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的词语大全

带盐字的常见词语有:煎盐、生盐、浮盐、谢家盐、玉盐、乌盐角、行盐、煮盐、刮骨盐、拟盐、盐觔、毋盐、盐坵、喋盐指、戎盐、朝虀暮盐、盐阪、小盐、虎盐、盬盐、末盐、炼盐、绿盐、空中撒盐、熬盐、常满盐、种盐、白盐、真盐、配盐幽菽、川盐、阿鹊盐、族盐、飞盐、伞子盐、驾盐、驾盐车、盐绿、原盐、鱼盐、泻盐、食盐、生理盐水、精盐、正盐、玉华盐、印盐、引盐、饴盐、岩盐、还可以查询盐字组词的意思解释、拼音读音、词语出处等信息。

盐字相关信息

含有盐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解释
金盐 金盐 金盐是五加的一个别名。还可称为: 五佳、五花、文章草、白刺、追风使、木骨、金盐、豺漆,豺节。 高2-5m,有时蔓生状,枝无刺或在叶柄基部有刺。果近于圆球形,熟时紫黑色,内含种子2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适应性强,在自然界常生于林缘及路旁,用种子繁殖。
盐板 盐板 盐板,拼音yán bǎn,汉语词汇,意思是晒盐用的工具。
形盐 形盐 拼音:xíng yán 注音: 特制成虎形的盐。供祭祀用。 《周礼·天官·笾人》:“朝事之籩,其实麷、蕡、白、黑、形盐,膴、鲍、鱼、鱐。” 郑玄 注:“形盐,盐之似虎者。” 《左传·僖公三十年》:“王使 周公阅 来聘,飨有昌歜、白、黑、形盐。” 杜预 注:“形盐,盐形象虎。” 唐 陈至 《荐冰》诗:“形盐非近进,玉豆为潜英。”
盐钞 宋代官府发给商人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后称盐引﹑盐票。
阿鹊盐 阿鹊盐 阿鹊盐,是汉语词汇,读音是ā què yán,意思是古乐曲名。
岩盐 岩盐 岩盐,化学成分为氯化钠,晶体都属等轴晶系六八面体晶类的卤化物。单晶体呈立方体,在立方体晶面上常有阶梯状凹陷,集合体常呈粒状或块状。纯净的石盐无色透明,含杂质时呈浅灰、黄、红、黑等色,玻璃光泽。摩氏硬度2-2.5,比重2.1-2.2。易溶于水。味咸。熔点804摄氏度,焰色反应黄色。石盐是典型的化学沉积成因的矿物。在盐湖或潟湖中与钾石盐和石膏共生。石盐可作为食品调料和防腐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奸盐 奸盐 jiān yán 奸盐(奸盐) 私盐。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权智》:“淤淀不至处,悉是斥卤,不可种艺。异日惟是聚集游民,刮咸煮盐,颇干盐禁,时为寇盗;自为潴泺,奸盐遂少。”
红盐 红盐 红盐,外文名Red salt,是红色粉末,也是食盐的一种,化学表达式SnCl4·2NH4Cl,富含数十种人体所需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出自《奉和鲁望秋日遣怀次韵》,自然储量少、开采难度大、美容效果佳、食(药)用价值高,故极其珍贵。
盐运使 盐运使 盐运使指的是官名。始于元代,明清沿之,其全名为“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简称“运司”。设于产盐各省区、掌盐务。北洋军阀及国民党政府亦设盐运使,部分产区还设运副,下辖各盐场场长。1937年改为盐务管理局。
盐贾 盐贾 盐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yán jiǎ ,是指盐商的意思。
盐胆水 盐胆水 盐胆水:盐胆水 盐胆水:中药
盐槽 盐槽 该设备采用了一流的自动化控制,触摸式计算机全自动解决熔化、控温、安全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具备世界先进水平。
盐道 盐道 盐道(即盐法道与盐巡道),清朝负责食盐管制和检验的官员。 顺治二年(1647年),清廷在扬州设立两淮巡盐察院署和两淮都转盐运使司。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的长官称两淮都转盐运使,或运司使,从三品。清朝前期,两淮盐区还设置巡盐御史,是两淮盐区的最高盐务专官,中央巡视员,无定品,任期一年。后改称盐政,康熙年间由巡盐御史改置,以总督、巡抚兼任。掌督督征课,调剂盐价,纠察属官。也就是说,盐政的官品是一、二品。
种盐 种盐 种盐,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hǒng yán,释义为制盐,做盐商。
陆盐 陆盐 陆盐,读音为lù yá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陆地所产的盐,岩盐。
盐铁使 盐铁使 盐铁使是唐代中期以后特置,以管理食盐专卖为主,兼掌银铜铁锡的宋冶,多特派大臣充任或由淮南节度使兼任,常驻扬州。诸道盐铁使常兼诸道转运使,通称盐铁转运使。唐代最著名的盐铁使为刘晏,盐铁之利在刘晏为盐铁使时,一度成为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盐铁使在当时是握有财权的重要官职。
喋盐指 食指的俗名。
盐屑 盐屑 盐屑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án xiè,意思是碎盐。
硅酸盐 硅酸盐 化学术语,所谓硅酸盐指的是硅、氧与其它化学元素 (主要是铝、铁、钙、镁、钾、钠等)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它在地壳中分布极广,是构成多数岩石(如花岗岩)和土壤的主要成分。大多数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是硅酸盐工业的主要原料。硅酸盐制品和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科学研究及日常生活中。
青盐 青盐 青盐,是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和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可作食用盐、食物防腐剂,也是制碱、盐酸和氯气的原料,还可提炼金属钠。
盐子 贩卖私盐的人。
盐粮 盐粮 盐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án liáng ,是指供应制盐民户的粮食。
盐筋
盐商 盐商 清初盐法沿袭明制,基本上实行封建的引岸制度。盐商运销食盐,必须向盐运使衙门交纳盐课银,领取盐引(运销食盐的凭证),然后才可以到指定的产盐地区向灶户买盐,贩往指定的行盐地区销售。但领取盐引则须凭引窝(又称窝根、根窝),即证明拥有运销食盐特权的凭据。盐商为了得到这种特权,须向政府主管部门认窝。认窝时,要交纳巨额银两。握有引窝的盐商就有了世袭的运销食盐的特权。
盐法 盐法 盐法,国家对食盐征税和专卖榷禁的各种制度。公元前7世纪前期,管仲相齐桓公,“兴盐铁之利”,由国家统一管理食盐的生产和销售,开中国盐法之始。
伞子盐 伞子盐 sǎn zǐ yán ㄙㄢˇ ㄗㄧˇ ㄧㄢˊ 伞子盐(伞子盐|繖子盐) 伞子盐:四川 井盐名。其形如伞,故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伞子盐,生於井。” 繖子盐:即伞子盐。井盐的一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汤溪水 ﹞翼带盐井一百所, 巴川 资以自给。粒大者方寸,中央隆起,形如张繖,故因名之曰繖子盐。有不成者,形亦必方,异於常盐矣。”
盐绿 盐绿 盐绿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án lǜ,意思是绿盐。
大盐湖 大盐湖 大盐湖(Great Salt Lake):北美洲第一大盐湖,它位于美国西部内华达山和瓦萨启山之间的盆地中,行政区属于犹他州,该湖距州府盐湖城40km。地理坐标为西经112º-113º15,北纬40º30-41º41。大盐湖形成于14500年前,古时称为Bonneville湖,是一个巨型咸水湖,目前的大盐湖位于古湖的东北部,为Bonneville古湖残留水体,目前大约仅有Bonneville湖面积的十分之一。近代该湖平均水面为3885平方公里,最高水位差值为1000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海拔高度1281m,最低
盐絮 盐絮 谢安侄女道韫,才思敏捷,尝居家遇雪,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十分赞赏。后因以“盐絮”指美好的诗句或以指诗才。
颗盐 颗盐 注音 kē yán 颗盐 解释 一种未经炼制的粗盐。俗称粒盐。与末盐、散盐相对。《周礼·天官·盐人》“苦盐” 唐 贾公彦 疏:“盬,谓出於盐池,今之颗盐是也。” 孙诒让 正义:“盖以味言则曰苦盐,以形言则曰颗盐。”《宋史·食货志下三》:“引池而成者曰颗盐,《周官》所谓盬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