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
江湖朗读江湖
- 词语读音jiāng hú
- 词语注音ㄐㄧㄤ ㄏㄨˊ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江湖 jiānghú
(1) [rivers and lakes]∶河流湖泊
远涉江湖。——《资治通鉴》
(2) [all corners of the country]∶指四方各地
转徙于江湖。——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走江湖
流落江湖
(3) [itinerant entertainer and quack]∶旧时指四处流浪、靠卖艺、卖药等生活的人
(4) [itinerant entertainers,quacks,etc.]∶四处流浪、卖艺、卖药
(5) [live in seclusion]∶隐士居处
处江湖之远。——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辞典解释
江湖jiāng hú ㄐㄧㄤ ㄏㄨˊ江河湖泊,三江五湖。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三国演义.第八五回》:「丕曰:『朕已遣三路大兵伐吴,安有不胜之理?』尚书刘晔曰:『……更有江湖之阻,不可卒制。』」
四方之地。
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江湖未静,不可让位。」
隐士所居之处。
《南史.卷七五.隐逸传.序》:「或遁迹江湖之上,或藏名岩石之下。」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外阅历甚多,练达世故的人。
如:「老江湖」。
英语 rivers and lakes, around the whole country, cf 两江 and 两湖, Jiangnan, Jiangxi, Hubei, Hunan provinces in Qing times, vagrant, itinerant (esp. entertainer, swindler, quack doctor etc)
德语 Flüsse und Seen, überall (Eig, Pers)
法语 fleuves et lacs, charlatanisme
网络解释
江湖 (古代春秋时期道家哲学词汇)
江湖,古代春秋时期道家哲学发明用词,在中国文化中有多重引申含义。江湖的本意是指广阔的江河、湖泊,后衍生出与河流、湖泊并无关系的意思,也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场所。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它指远离朝廷与统治阶层的民间;在许多中国文学作品中,尤其是武侠小说中,江湖则是指古代侠客们与草莽英雄们的活动范围;甚至于特定环境下其也是黑社会的代称。
后来也泛指古时不接受当权控制指挥和法律约束而适性所为的社会环境。因此,江湖一词逐渐演变成较为多面或特定的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