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山鰲
戴山鰲朗读
戴山鰲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传说古代渤海之东有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五座仙山,随潮往来,漂流不定。天帝恐其流于西极,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始峙而不动。其后龙伯之国有巨人,一举钓去六鳌,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见《列子•汤问》。鳌,亦作“鼇 ”。
“戴山鰲”的单字解释
- 拼音shān
- 部首山
- 总笔画3画
- 统一码5C71
- 五笔MMMM
- 仓颉U
- 郑码LL
- 四角22770
山shānㄕㄢˉ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
- 拼音dài
- 部首戈
- 总笔画17画
- 统一码6234
- 五笔FALW
- 仓颉JIWTC
- 郑码EHEO
- 四角43850
戴dàiㄉㄞˋ 加在头、面、颈、手等处:~帽子。披星~月。~圆履方。...
- 拼音áo
- 部首魚
- 总笔画21画
- 统一码9C32
- 五笔GQTO
- 仓颉GKNWF
- 郑码CIMR
- 四角58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