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
土茯苓朗读
土茯苓
- 词语读音tǔ fú líng
- 词语注音ㄊㄨˇ ㄈㄨˊ ㄌㄧㄥˊ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又称“仙遗粮”。百合科,多年生攀援灌木。生于山坡林下,广布于亚洲东南部及我国南部和东南部。根状茎可提取淀粉和栲胶,用作工业原料;中医学上以根状茎入药,能解毒、清热利湿,主治痈肿、疔疮、关节痛、梅毒等症。
网络解释
土茯苓
土茯苓,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土茯苓”的单字解释
- 拼音tǔ
- 部首土
- 总笔画3画
- 统一码571F
- 五笔FFFF
- 仓颉G
- 郑码BA
- 四角40100
土tǔㄊㄨˇ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 疆域:国~。领~。...
- 拼音líng
- 部首艹
- 总笔画8画
- 统一码82D3
- 五笔AWYC
- 仓颉TOII
- 郑码EOW
- 四角44302
苓língㄌㄧㄥˊ 指“茯苓”。 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 古同“零”,零落...
- 拼音fú
- 部首艹
- 总笔画9画
- 统一码832F
- 五笔AWDU
- 仓颉TOIK
- 郑码ENGS
- 四角44284
茯fúㄈㄨˊ 〔~苓〕寄生在松树根上的一种块状菌类植物,皮黑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