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

国师朗读
  • 词语读音guó shī
  • 词语注音ㄍㄨㄛˊ ㄕ
  • 繁体字形國師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1.国家的军队。 2.王莽设置的职官。 3.太师的别称。 4.一国的师表。 5.指国子祭酒。 6.帝王封赐僧人的尊号。始于北齐法常。 7.元﹑明﹑清亦用以敕封藏传佛教地区(西藏﹑内蒙等)的上层僧侣。

辞典解释

国师guó shīㄍㄨㄛˊ ㄕ

国家的军队。
《左传.襄公十八年》:「子殿国师,齐之辱也。」

一国的师表。
《后汉书.卷二七.赵典传》:「公卿复表典笃学博闻,宜备国师。」

王莽时设立的官名。
《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少阿、羲和、京兆尹红休侯刘歆为国师,嘉新公。」

六朝时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师」。
《梁书.卷四一.王承传》:「三世为国师,前代未之有也,当世以为荣。」

古代帝王对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尊称。
《景德传灯录.卷五.西京光宅寺慧忠禅师 》 :「时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敕令与国师试验,三藏才见师,便礼 拜立于右边。」

英语 teachers of the state

法语 enseignants d'Etat

网络解释

国师

“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我国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以北齐时代(550—577)法常为始。但更多的国师出自道教,如唐代国师杨筠松,是典型的道教徒,风水学泰斗袁天罡,元朝国师丘处机等均出道教。一般由汉人统治的朝代国师出自道教,由少数胡人统治的朝代部分时期,国师则从佛教中产生。

“国师”的单字解释

“国师”的近义词

“国师”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