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音的成语大全

带音字的常见成语有:北鄙之音、八音遏密、八音迭奏、德音莫违、大音希声、遏密八音、梵呗圆音、繁音促节、佛旨纶音、甘酒嗜音、金口玉音、空谷跫音、空谷足音、鹿死不择音、陇头音信、聆音察理、鸾音鹤信、渺无音讯、渺无音信、泮林革音、濮上之音、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青鸟传音、跫然足音、清音幽韵、绕梁之音、桑间之音、笙磬同音、水月观音、声音笑貌、丝竹八音、丝竹之音、同音共律、亡国之音、五音六律、弦歌之音、下里巴音、笑貌声音、弦外遗音、弦外有音、哓音瘏口、一槌定音、一锤定音、音耗不绝、异口同音、一口同音、音容凄断、音容如在、音容笑貌、音容宛在、还可以根据音字成语的字数、开头结尾位置来查询成语信息。

音字相关信息

含有音的成语和解释

词语解释
下里巴音 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音容笑貌 音:说话的声音;容:容貌;笑起来的样子;指神态。指人的容貌和笑声。常用作怀念之词。
郑卫之音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绕梁之音 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长久留在人们耳中。参见“余音绕梁”。
遗音余韵 前人作品的余音和韵致。形容作品美妙。
音容宛在 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弦外遗音 弦: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线、铜丝或钢丝。言外之意。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
金口玉音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弦歌之音 弦歌:弦乐。弹琴和唱歌的声音。泛指教学活动
青鸟传音 青鸟:传说中西王母娘娘的神鸟。指使者传递信息
一锤定音 比喻做事干脆,说了算数。
北鄙之音 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桑间之音 指淫靡的音乐。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知音识曲 指通晓音乐
足音空谷 比喻难得的人物或言论。
声音笑貌 指人的言谈、表情等。
正始之音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世称“正始之音”。②指纯正的乐声。
言有尽而音意无穷 语言有穷尽而含意没有穷尽。指诗文等蕴含着深刻含义
聆音察理 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指善于分析
空谷足音 谷:山谷。在寂静的山谷中听到脚步声。比喻非常难得的音信或事物。
异口同音 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余音:音乐的余味;绝:断。形容歌声高亢、优美悦耳,余味无穷
同音共律 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笙磬同音 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弦外之音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哓音瘏口 “哓”念xiāo;“瘏”念tú。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音容凄断 声音凄凉、容貌愁苦到了极点
养音九皋 比喻贤才隐居修德。语出《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音字组词(5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