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同伐异
党同伐异朗读党同伐异
成语意思解释
党:原同“傥”;指偏袒;现在也指结伙;伐:攻击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泛指社会上成帮结派相互斗争。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成语造句
读者幸勿比例惴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党同伐异意见。(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绪言》)
如果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就不应该党同伐异,而要多方兼容并蓄。
党同伐异,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
从导致巴基斯坦党同伐异和暴力的错综复杂的因素中,至少可以找出四个主要原因。
正人君子应该讲求公理正义,不可党同伐异。
党同伐异和自我修养是很遗憾在日本很普遍。
明朝士人党同伐异,互相斗争,无心国计民生,终于导致国家走上衰亡之途。
他们欺上瞒下,党同伐异,迫害忠良,导致官场腐败,民不聊生。
明朝末年天启帝醉心木工,东林阉党党同伐异,地方天灾人祸流民将起,边关后金蒙古虎视眈眈,大明江山岌岌可危。
异族入侵、农民起义、醉生梦死、党同伐异,炎黄子孙何去何从,待山人慢慢道来。
奸计频出,党同伐异,自此九天不再是当初的那个九天。